被放弃的小生产者
现在的产地合作模式有很多,果园的果子大部分是统货出售,具体的分级由卖家决定。
所谓统货,是指不分质量、规格、品级,按照统一价格出售的商品。
微博大V水獭otter提到过,“你日常买的农产品都是筛选过的等级货,筛选率从10%-50%不等。而你看到某某地区农民积压xx万斤都是统货。你要是‘助农’,他就会把统货发给你,其中至少一半应该是被扔掉或者罐头厂的。” 所谓网购水果的一半靠运气,大致就是如此。
水果电商从业者代理燕子在微信群里销售生鲜农产品。她们的上游企业跟果农直接对接,谈好价格,通过果农、装车、仓库等环节的三遍筛选,进入临近的仓库,产业园集中进行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
“产业园进行处理后,直接打包称重,快递给消费者。”
公司跟果农谈好价格后,统一定价。“零售价格差不多高出公司给代理价格的5―10元。公司只有两级代理,总代跟特代,价格走势差不多就是总代高出统一定价的10元,特代高出12元,到了零售阶段,高出20元。”
最终的价格决定权也并不在农户手中。“你拿着你的产品去跟商家谈的时候,商家要看价格、看品质。价格太高、品质不好,商家会拒绝。同时,你的定价要是高于其他竞争者,商家也是不会接受的。”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也认为,从个人农户到企业,普遍的信誉信用不足。农户的农产品在土地经营上并未实现规模化,再加上他们的渠道能力不够,农户便失去了农产品的议价权。
生鲜电商平台的生鲜农产品采购流程去掉了中间商、批发商等这些环节,直接与原产地对接。产区不一,价格也不一定。
例如,根据商务部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开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山东草莓价格在16―18元/公斤、江苏一带的草莓价格在16元/公斤上下浮动、吉林地区草莓价格在25元/公斤。
电商平台作为采购方,需要先了解产区:山东、江苏一带、上海周边等地区最近的草莓生产质量比较好,但丹东的口感和卖相更胜一筹。
面对众多的顾客群体,生鲜电商平台售卖出去的生鲜品首先需要保证安全性,所以商家会选择规模化种植的企业合作。
安全性、农药使用剂量、管理的科学规范化、农时记录(浇地时间、施肥时间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整个过程可以总结为“经相关人员介绍,在产地进行市场调查,找到资源后,与产地公司合作,并获取采购权。”
在这个过程中,供给数量、质量最不稳定的中小生产者会被首先排除在外,最终这些小生产者所生产的果蔬,就大量进入了“网络助农”环节。
品控难题
网络助农销售的农产品,是在量产规模基础之上进行的大量销售。本来生活网的物流选择也分为几个部分。
产地到仓库,仓库到消费者,两种不同的运输途径。从产地到仓库,本来生活网委托当地种植商,当地种植商寻找物流企业承包此阶段的物流运输;从仓库到消费者,本来生活网选择顺丰进行配送。
“如果我们自己搞运输阶段,会浪费很多精力,也没有时间盯产地。”本来生活网将自己的需求与标准告知当地企业,当地企业将生鲜农产品把握好产品质量标准,形成商品化。
王宝中也表示,并不是从原产地运输到消费者手中的所用路程都选择一种运输方式。
例如北方冬季温度在在20°以下,部分生鲜农产品不需要考虑冷链车,箱货既可以保证配送温度,又可以降低配送成本。但南方温度普遍偏高,生鲜农产品必须使用冷藏车进行配送,成本有所上升。
2018年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仍然较高,从生产者角度而言,冷链物流成本约占农产品总成本的10-30%,冷藏、加工、包装、运输、损耗等环节;从冷链物流企业角度而言,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成本上涨,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
“在冷链运输设施中,水果单价低,设备成本投入高,导致农户和商家收益率低,企业采用高成本的设备便减少。”
另外,冷藏运输率低使得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
据中物联冷链委估算,当前我国总体的冷链运输率约为45.4%,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而发达国家平均的冷藏运输率达90%以上。
中国生鲜果蔬的全流程温控普遍不足30%,包括预冷包装、温控运输等在部分地区更低,造成生鲜水果腐损率较高。物流协会特邀研究员杨达卿认为,这也是中国市场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鲜活农产品的供给侧仍然以大量分散的小农模式供应为主,造成供应链上游标准化、专业化温控处置、包装不足,更多是半路子温控或冷链。
另一方面, 鲜活农产品需求侧以价格敏感性消费居多,高品质温控农产品电商存在难上规模,叫好不叫座现象。
物流的运输也只是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快行线董事长刘培军表示,生鲜农产品的腐烂情况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因为生鲜品的采购链条和运输链条比较长。
从地头到餐桌的供应链有两个要素,一是易手率,付钱买产品的卖家;二是整个物流的落地次数,从田间到集散地,集散地到城市批发市场或城市仓库、前置仓等,每个环节都会涉及损耗。
“如果这些商品,在不损坏的情况下,存放5天不会腐烂变质,但商品摘下来,装箱的时候造成外伤,有外伤的商品可能存放时间降低,3天便会腐烂。所以,生鲜农产品很怕落地,每落地一次,成本就会增加一次,损耗相应增加一成。”
落地次数的每一次增加,生鲜农产品的损耗率便会随之上升,最终落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损耗情况如何?很多时候,这是由运气决定的。
写在最后
面向C端消费者的农产品电商,短视频、直播、超级APP、电商平台等入口已经非常丰富,这对于生鲜电商行业已不再是问题。
行业主要的挑战,还是供应链的管控能力不足,导致难以对上游资源的品控进而保障。
中国有较大的需求市场拉动,农产品温控物流发展空间大。短视频、微商等实现了供需的直接对接,砍掉了供应链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中间成本。
但是,这些看起来利好的情况,却不一定能保障上游产地品控和中间的温控运输。杨达卿明确表示,网购生鲜要可持续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温控供应链体系仍然是必须具备的。”
致谢:
虽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从业者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兼物流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大成、物流协会特邀研究员杨达卿、本来生活网水果采购部总监王宝中、快行线董事长刘培军、淘宝店铺“杉杉来了”、销售平菇的农户张飞、水果电商从业者代理燕子、生鲜行业从业者知乎用户“九山之滨”等人。
来源: 亿欧网 杨俏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