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看阿里的生态图。它其中包含庞大的基础设施。
技术&系统基础设施;
营销服务&数据管理平台;
支付&金融服务基础架构;
在这三大基础设施之上,则是有销售、服务、娱乐等庞大的业务体系。我们在上个部分谈到,当前阿里调动把销售、服务、娱乐层的产品,为口碑饿了么导流。
但阿里真正的优势,其实是在基础设施之上——这才是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
这也是为什么3月10日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上,蚂蚁金服CEO胡晓明便提到:
要打造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聚焦服务业数字化,并立下目标“未来三年,携手5万服务商帮4000万服务业商家完成数字化升级。
与阿里生态深度融合后,饿了么口碑得以打通较之以往更多的端口、更广阔的场景,无论是电商+本地生活,还是互联网金融+本地生活等等,多场景叠加产生的化学反应将非常的奇妙。
近期口碑饿了么所推出的一系列新的产品,其实也是这些生态融合、多场景融合后,口碑饿了么将自己吸收来的一些资源、能力,以产品化的形式输出给商户,输出给行业。
事实上,阿里和美团生态的本地生活业务,两个生态各有所长,双方都在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新的体系
坦率说,阿里和美团真正的竞争核心,在于谁能够形成完整的业务、数据、组织架构,构建自身的数字化商业体系。
但正如我在开篇时所说的,本地生活服务有皮相也有骨相。
从皮相上看,它看起来仅仅只是把越来越多的商品卖给本地用户。
像美团在这个商业中把高中频业务逻辑划分非常明确,比较依赖消费频率和回头客。
通过补贴这种方式去提频、获客方式,在低频业务交易中则是提高毛利,最大挖掘客户价值。不断提高消费者的复购率。
尤其是在美团外卖在发展初期,高频的到店业务为尚在低频的外卖业务导流,将外卖业务成功从中低频业务作成了高频业务。
然后大量的美团酒店业务的用户又从外卖用户转化而来。当前超过80%的新增酒店预订交易用户及约74%的新增其他生活服务交易用户是从餐饮外卖及到店餐饮这两个核心品类的交易用户转化而来。
但是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无可避免。真正的“骨相”是如何构建一整套数字化商业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三块。
第一个层面是新的生态系统,这需要战略思维。
第二个层面是新的业务框架,要解决运营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层面是企业技术基础,要解决技术框架和数据流转的问题。
这才是面向未来的骨头。本地生活服务战场的商家是需要赋能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期间,降本增销才是趋势。
这需要大量技术、流量来解决问题,这需要构建起全新的数字基础设施。这也是国家层面现在正在提的“新基建”这个话题。
尤其是当前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数超九成、提供超八成就业、创造超六成GDP。他们需要及时的资金支持、有效的线上销售支持、便捷的复工支持、精准的供应链匹配。
从“新基建”的维度来说,阿里前两年以来不断提的“数字经济体”概念,恰恰是契合了这个发展方向。
可以说,这些商业基础设施,才是面向未来的“骨头”。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战场隐隐展现出了自己的骨相。
某种意义上说,阿里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其实真正的基础是自家商业基础设施。
经济学家刘生龙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中提到了一个这样的观点:
基础设施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进行解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基础设施具有网络效应,这种网络效应本身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此外,改善基础设施还能提高其他生产性要素的生产效率,因而具有溢出效应。
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新经济体,恰恰在提供“后疫情”时代的数字商业基础设施。
这可能将为未来的商业繁荣创造基础。
来源: 深几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本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