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鲜电商每日优鲜数据显示,除夕至初四,平台实收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21%,预计春节七天总销量将突破4000万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在疫情的冲击下,并不是所有的零售业都会面临困境。百货店、大卖场、购物中心等线下实体零售业的生存将变得更加困难;居民生活离不开的便利店、生鲜超市等社区商业,将会保持平稳的发展,有一些有实力的生鲜超市相反会逆势成长。
生鲜缺货,是居民陷入“哄抢情绪”
生鲜电商的火爆,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线下超市或社区生鲜店、大卖场,火爆局面也同样令人侧面。
“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对疫情的恐惧,担心缺货涨价”、“别人抢我也抢的恐慌情绪”是大家选择抢购的理由。
无论是门店还是电商,生鲜商品上架,都要经历采摘、分拣、配送的环节。假期延长,上游种植基地未完全开工;零售商拣货和配送人员也未完全到岗,人手有限。而商品环节需要的时间和人力没有减少,一旦居民陷入疯狂抢购的情绪,短期内无法满足拥挤的订单。
为保证消费者的正常需要,截至昨日,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永辉等多家商超,盒马、叮咚、每日优鲜、食行生鲜等多家生鲜电商平台都承诺保证供应、不涨价。并呼吁消费者理性购物,不必囤货。
随着生产的恢复,出货的速度增加,居民理性购物意识的提高,相信缺货局面不久后可以缓解。
而这段时间,多家商超也承诺了不涨价的政策。一方面,国家出台稳定物价的政策,商超作为民生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承担了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是零售商竞争激励的市场结果。
这场疫情,是否会培养出人们线上生鲜的购物习惯?商品、服务是不是能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亦或是一阵风,疫情结束就飘散?需要从业者把握好企业发展节奏。
(来源:亿欧网 林燃)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