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的生鲜市场,内里已脆弱不堪,而从头溯源,这场“浩劫”并非无迹可寻。
一、盲目扩张求规模,资金链崩盘
长久以来,生鲜电商玩家习惯烧钱抢市场,即使有着雄厚的资本支撑,价格战也非长久之计。
单点模型没有跑通的情况下,规模越大,亏损越大。一个店都挣不了钱,100个店凭什么就能挣到钱,一年两三百倍的增长,这个逻辑本身就不合理。
呆萝卜创始人兼CEO李阳就在资金危机后公开表示:“我们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步子迈得太大而失血过快。”
加之生鲜市场的商业模式易被模仿,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所谓的烧钱培养市场无异于伪命题,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注定无法持久。
跑马圈地的后遗症又导致整体运营、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问题屡遭诟病,加速“倒下”。
对于一心依赖融资来续命的生鲜电商们来说,早已把命脉交到了别人手上,何时死亡只是时间问题。
二、产业供应链损耗大,成本高盈利难
生鲜多是损耗率极高的品类(生鲜损耗率平均为5%-10%),从产地走向餐桌间的每个环节,相继对企业提出了货源地、仓储、运营、物流、品控等要求,而具体的落实都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撑,尤其是冷链物流的成本极高,动辄上亿起步。
此外,即便辛苦自建物流、降低物耗,生鲜电商的产品毛利率约在20%左右,仓储运营成本能占到1/3,物流成本再占1/3,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才能把成本降下来,但这绝非易事,被高成本压死的 “妙生活”就是鲜明的例子。
要在一个易损、高频但价格敏感的非标品类里追求高毛利和高回报的未来,必然是一场持久攻坚战,试图用百米冲刺之速跑完马拉松,体力不支是必然结果。
与其说生鲜电商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如说行业拐点已至,唯有真正优秀的商业物种,才能穿越冬天。
03
前路几何
经过资本和市场的较量,生鲜电商格局初定,每日优鲜、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头部平台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生鲜电商已经从模式淘汰赛,进入到了不同模式里面的淘汰赛阶段。
盒马姿态越来越亲民,将盒马菜市开在了小区周边,开始卖散装菜。盒马鲜生门店也单独辟出“平价菜场”,主推1块钱的平价菜和10块以下的水果,直接面向被叮咚买菜等俘获的普通消费者。
为了攻入对手领地,盒马总裁侯毅表示将在上海、北京等市场布局前置仓“盒马小站”,未来继续下沉,将店“开在房价5万元以下的地方。”
在激烈竞争和盈利目标下,盒马已扭转思路。“下一步的目标是把覆盖率提高,从原来找好的位置变成把缝隙填上,从原来的标准店改成精细化运营,用不同的业态去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一位盒马内部人士表示。
2014年成立的每日优鲜通过对前置仓模式的探索,将高货损和体验差两大难题迎刃而解,虽前期成本投入巨大,但这套模式让资本愿意持续押注,并最终引来了腾讯投资,以腾讯庞大的流量资源,帮助低成本大量获客。
每日优鲜已发布前置仓2.0版本,单仓300-500平米,单仓SKU3000个,同时建立城市中心仓,城市中心仓3万SKU,前置仓也是中心仓的分拣站,超市快送与B2C结合。
在北京站稳脚跟后,每日优鲜将目标快速投向华东市场,计划未来三年内实现“百城万仓”的区域覆盖。但CFO王珺也坦承,20%的毛利覆盖10%-15%的成本,算下来净利润接近极限,高成本依然是每日优鲜的“悬顶之剑”。
作为不可小觑的新玩家,叮咚买菜选择以高频需求的蔬菜品类作为切入口,抓住了用户刚需,但随着盒马、每日优鲜进军上海,叮咚买菜的区域流量遭到分食,面临前后夹击。
如今各家都在借鉴平价蔬菜引流,若叮咚买菜核心业务无法带动其他高毛利产品销售,客单价低的缺陷得不到解决,盈利空间将极为有限。
海通证券在关于叮咚买菜的研究报告亦指出,单仓做到1250单,即可突破盈亏平衡,毛利率可达30%,目前叮咚买菜日订单量为750单,仍存在很大缺口。
一个潜在的地下金矿现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行业格局的剧烈地震。正如《权利的游戏里》所说:“要么赢、要么死,没有其他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的生鲜电商博弈将更为残酷,谁都有机会突围胜出,谁也都有可能倒在黎明前。
终局将至,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 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 朱末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