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是模式能大体跑通,但在扩张上,生鲜赛道的玩家仍然不敢贸然复制。
以盒马店仓一体的新零售模式为例,自身仅三公里的配送半径,决定了其辐射范围有限且难以扩宽,一旦三公里以内缺乏足够多的目标人群,数千平米大店所带来的高额开支只能让门店走向倒闭。
5月闭店的昆山新城吾悦广场店正是该模式弊端的典例。根据联商网此前的探访,该地域周边人口月薪一般在5000至8000元之间,相比盒马较高的消费定位并不相符。
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高频率的开店必然会招致苦果——其对地域及周边人口的苛刻要求,决定了其天花板比预想中要低得多。
这一问题的凸显,让一路狂飙的盒马,在今年二季度骤然慢了下来。根据阿里财报,二季度,盒马净增大店仅15家,创下2018年来的最低值。取而代之的是,盒马开始发力各种小业态,诸如盒马菜市、盒马mini、盒马F2、盒马小站等,以小成本继续试错。
生鲜降级大势所趋:低价进社区将是2020
主基调
而盒马模式另一个被证伪的需求则是,高大上的生鲜定位,并不具备普适性。
多位尝试过生鲜电商及新零售门店的普通用户告诉腾讯新闻《潜望》,阻碍其持续使用的最大理由,主要是贵。在此前一轮生鲜市场消费升级的“自嗨”浪潮下,用户真正的买菜需求被忽视,这使得以盒马为代表的赛道玩家无法在更大群体中获得拥趸。
而根据艾瑞数据,2018年中国整体的生鲜网购用户中,63.8%的用户购买频次达到每周一次;但一旦将购买的品类限定到蔬菜,这一数据骤然上升至72%。
这表明,希望买到便宜且更为常见的产品,尤其是蔬菜,是远比高大上生鲜水产品更为刚需的需求。这与盒马高定价、高品质的定位,并不相符。
这也是盒马在今年3月开始试水“盒马菜市”业态的一大原因:如果再想进一步扩张,从核心商圈下沉到社区,卖便宜菜,或许是必经之路。
尤其在一二线城市,传统菜场消费的地位并没有三四线城市稳固,大量的社区人口,仍然值得挖掘。
在美团买菜负责人邓仁健看来,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快,加之社区人口密集,部分社区生鲜零售配套不完善,“美团买菜通过在社区设立前置仓,为用户提供足不出户、优质实惠的手机买菜服务”。
况且,在利润水平上,蔬菜能创造的利润并不比高大上的水产品少。
由图可以看出,蔬菜和水果作为所有生鲜市场中最为高频的两项需求,提价幅度相当高。尤其是蔬菜,代表品类菠菜的提价幅度高达250%-380%,远高于肉禽蛋和水产品等中频产品的提价幅度。这意味着,只要能把瞄准社区的蔬菜品类做起来,利润水平甚至有可能高于高大上的生鲜品类。
基于此,瞄准社区的玩家也在2019年多了起来。除了盒马菜市,苏宁也基于小店推出了菜场业务;京东“7FRESH”,则在本月开出了全国第一家社区生鲜店“七鲜生活”;美团买菜也在3月试水前置仓模式之后,又开始试水社区的门店自提模式。
但下沉到各个社区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由于市场下沉后变得更为复杂,节点变多,无论是前置仓、还是建设门店的成本压力,或者是仓库到各个配送点之间的配送网络建设难度,都进一步加大了赛道玩家的负担,想要完全跑通,仍然不易。
诸如七鲜生活,该业务负责人告诉腾讯新闻《潜望》,争取未来通过自营+加盟的模式开出600-800家七鲜生活店,而加盟店的比例,可能会高达90%。这一策略将明显降低开店成本。
类似的举措可能也会发生在苏宁身上。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腾讯新闻《潜望》,即便是下半年风头正盛的苏宁买菜业务,也即将面临一轮调整。根据最新数据,目前苏宁小店已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服务35000个社区、超1.2亿用户;高覆盖背后,是苏宁的高额开支,而不同社区店的发展情况不一,加重了苏宁的仓储配送压力。
“2020年有可能会迎来一部分店面关闭,也可能会全面推行合伙人制,以降低成本压力”,该知情人士称。
由此可见,即便到2020年,生鲜赛道依然充满太多不确定性因素,降本增效依然是行业主旋律。
这是摆在幸存的创业公司和巨头入局者共同的难题。毕竟,对于这个需要持久投入的“慢”市场,一味烧钱不做反思调整,除了加速将自己送进坟墓,没有第二个结局。
(来源:腾讯新闻《潜望》 李儒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