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MV增速上,从2018年Q4开始,京东不再通过财报公布GMV数据。但从对比中可以发现,在停止公布GMV之前,京东的季度GMV增速已经降至30%。如今拼多多还在高速增长,它在今年Q2的GMV增速是171%。
月活用户数量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指标。
拼多多上市前,它在月活用户数量方面跟京东之间的差异还很悬殊。但这个差距却在按季度持续缩小。
京东在2018年Q3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不仅没有增加月活,还比2018年Q2减少了900万。但拼多多却一直保持着70%以上的同比增速,在2019年Q2,拼多多的月活数量达到3.66亿,而京东同期为3.21亿,拼多多超越京东。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口径上,这两家公司存在略微差别,京东以“年”为标准,拼多多以“月”为标准。
在股价表现上,近一个月的行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这两家公司的竞争博弈。10月24日,拼多多的股价大涨12.56%,收盘报价39.96美元,总市值为464.48亿美元,超过京东的448.2亿美元市值。此后,它们就开始了一个月的厮杀,在此消彼长中争夺电商市值第二的位置。Q3财报发布后,京东市值再次被拼多多反超。
谁能坐稳“中国第二大电商”?
毫无疑问,拼多多是国内电商领域的一匹黑马。拼多多的崛起,改写了国内电商的格局,对京东造成了冲击。
从零到1000亿GMV,京东用了1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2年。而拼多多更是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在月活用户数量上达到了京东的规模。
阿里作为国内电商头把交椅的地位不可动摇,那么行业第二的位置,就显得尤为关键。
本质上,拼多多并非京东最匹配的竞争对手。京东是直营模式,而拼多多是平台模式,拼多多走出了一条和京东不一样的路。虽然都属于“腾讯系”电商,接受了腾讯的投资,拥有腾讯在微信端的流量扶持,但只有拼多多将微信流量玩出花来。腾讯早在2014年就将电商业务交给了京东,由此对抗阿里巴巴,但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中,拼多多的崛起是一个意外。
京东以自营起家,时至今日在根本上还是一个直营电商,做的是辛苦卖货的生意。拼多多走的是阿里“修路收过路费”的平台路子,聚合了一大帮商家,通过平台来赚钱。
做平台是过去几年,在投资圈颇受追捧的商业模式之一。在互联网投资最热的那几年,似乎只要跟平台挂上钩,就能把估值提高一截,所以阿里能做到4800亿美元市值,滴滴能融到超过1000亿人民币的资金。
京东一直高喊开放,努力提高服务收入的比重,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增加平台的想象空间,讲一个自我变革的故事。这些改变从数据上也已经得到体现——京东服务收入的占比,从2017年Q1的7.2%,一直提升至如今的11.9%。
另外,京东想要下沉。拼多多的崛起,发迹于市场广袤无比但京东曾鞭长莫及的低线市场,采用的是社区拼团的玩法。京东近期大力推进的“京喜”,则是想要从城市去打农村,和拼多多短兵相接。
今年10月中旬,京东拼购正式改名“京喜”,负责全面下沉,和拼多多在低线市场展开厮杀。在玩法上,一切又那么似曾相识。“超级百亿补贴”、“一元爆款”、“站内秒杀”,这些熟悉的配方都曾出现在拼多多的战役里。
从数据可以看到,京东的下沉战略成效显著。超预期的营收增长、超过70%的新用户来自低线城市,尤其是实现了持续的盈利,这些都体现了调整的成果。
但市场并不一定就会为此买单,尤其当拼多多还在一旁咄咄逼人。
当然,目前拼多多还在亏损状态,这多少会影响其估值空间。但黄峥似乎对此毫不担心。按照他的说法,拼多多“随时具备了产生收入和随时赚钱的能力”。换言之,短期的亏损并不代表长期不具备盈利能力。
有意思的是,4天后,拼多多将发布Q3财报。这将是一份怎样的财报,又会对当前的格局带来多大改变?
竞争还在继续,行业“老二”难当。
来源: 微信公众号: 燃财经 黎明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