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危与机
首先,无论是拼多多、有赞还是云集、贝店、什么值得买,它们敢于跳出一二线城市的红海厮杀,真正致力去解决下沉市场用户的刚需,搭建深入底层毛细血管网络的服务,无疑显示出敏锐的商业嗅觉。
其次,下沉市场用户对价格极其敏感、品牌认知度低,而这几家企业的产品调性接地气且低价; 一旦在产品设计和推广过程中融入利益诱导,用户就心甘情愿为几块钱的红包去签到和分享,因为这类分享信息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种干扰,反而是一种维系感情的方式。
可以说拼多多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底层民众物质、精神的社会形态白描了出来。
但对于在一二线生活的人而言,他们注意力有限,激烈的竞争和连轴转的快节奏,时间对于他们而言越来越重要,他们更愿意牺牲一点利益换取更为优质的服务。
当一二线用户疲于应对亲戚朋友发来的各种拼单、砍价链接,显然会对社交电商这种模式心生怨气,正是彼此不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这种割裂局面。
当然,这种生存环境带来的认知割裂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来源:腾讯数据
5月7日,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
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新增用户中有44.2%来自二线及以上城市,呈持续上升趋势。
这说明,一二线用户也在逐渐被社交电商渗透和驯化。
当然,一种新商业模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社交电商平台“拉人头分销”、消费返利等营销模式,很容易让人将单纯的商品经营转向人的关系经营。
各大平台单纯倚仗操盘手发展“人头资源” ,一旦有新平台出现他们就会涌向利益更高的一方,毕竟先入局的先享受红利期,只有不断更换新的平台,才能保持流量红利。
其次,政策的合法性始终是套在所有社交电商模式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周其仁和吴晓波在不同场合分别表达了“所有的模式创新都是从违法开始的”的观点,对于新模式来说所有的政策都是滞后的,滞后的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比如滴滴直到2016年7月才被合法承认,但外地司机不得接单也让滴滴平台的司机数量直降8成以上,模式一度被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美团支付业务在2016年2月被爆无证经营后不得不以13亿元收购了钱袋宝以获得支付牌照。
不过,正如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写的那样: “消费的终极意义在于如何度过更加充实的人生。 相比较一个过于个人化、孤例化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然产生联系的社会。 ”
来源: 微信公众号:见微评论 黄青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社交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