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日优鲜在线上流量的获取方面,以大额优惠券引流为常用方式,在客单价低、利润低的生鲜电商行业里堪称疯狂。
在2015-2016年期间,每日优鲜100-50、100-60、199-100等各种优惠券刷屏了公交广告、微信广点通,甚至一度推出下载APP就送满99-80、新人专享买59送50等活动。
这是GMV先行下的产物。一度的烧钱补贴用户,导致此前价格体系虚高,也让不是目标人群的用户“薅羊毛”。因此获客效率低,在优惠券上的亏损多。
每日优鲜被投资人形容是一支空军部队,承包式的合伙人制度,让配送员只关注到每单的提成,丧失了地推能力,线下缺乏流量入口。流量从何而来?线上只能通过SEO、发券、广告、社交等方式。
在采访中,一位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的优鲜用户回忆,2016-2017年期间,每日优鲜APP Push了一封致用户的信,大概内容是,过去一段时间99-80的券,严重了影响了每日优鲜的价格体系,因此正式向用户宣告,不再做此类活动,改为60-30。结果不到一个月,99-80的活动又重新上线。“我真的能感受到,这个动作背后的无奈。”
这是某种程度上的饮鸩止渴。发券亏损,不发券也亏损。如果没有流量,前置仓每天的人员的工资、租金、损耗等固定成本不能分摊,只有“两害相权取其轻”。而一线城市“全面盈利”的说法,也不过只是财务层面上的,把优惠券金额计入“总部市场费用”。
在GMV压力的刺激下,每日优鲜尝试用多种方式寻找流量,甚至通过疑似“刷单”、“刷好评”等动作增加曝光。根据七麦数据显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18年9月-2018年11月期间,每日优鲜被APP Store强制清榜共计近12个月。
最近两个月,在知乎、微博、贴吧上,用户的负面评价开始多了起来。新浪旗下消费服务平台“黑猫投诉”显示,每日优鲜9月的投诉量149个,8月投诉量175个,大部分原因集中在“产品质量问题、配送时效、服务态度”等。
追逐电商风口战略分散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根据艾瑞预测,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徐正曾在2017年就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年轻人刷抖音、玩王者荣耀都不愿意出门买菜。毫无疑问,徐正在创立每日优鲜之初,看到了生鲜到家的巨大机会。
作为15岁考上中科大的天才少年,徐正28岁开始担任联想中国区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33岁创办每日优鲜,一路顺遂。在资本的重金加持下,每日优鲜战略非常多变,旗下业务包括,旗下有前置仓、每日一淘、每日拼拼、便利购、创投基金等等。年轻、聪明且骄傲的徐正,试图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2014年12月,在生鲜电商最火的年份,每日优鲜凭借着强大的融资能力诞生。发展第一年的每日优鲜,依然是“今日下单,次日送达”的B2C生鲜电商模式,到2016年3月,正式发布了“2小时送达”APP版本。而上海水果精选前置仓“U掌柜”,在2015年8月上线之初,已经开启了一小时送达。
2017年正是无人零售的风口。每日优鲜在6月份单独分拆成立了每日优鲜便利购。一位内部人士介绍,便利购的前身是校园惠项目。
起初,便利购项目是先做调研,再进行小规模推进,因此进展较慢。后期,徐正对待便利购项目十分迫切,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让李漾牵头迅速推行。便利购项目共计融资2亿美金,在最疯狂的鼎盛时期,经历了2500多人团队。而目前优鲜系总部员工也只有2500人,便利购业务转为承包制。
社交电商赛道上的玩家众多,竞争也十分激烈。面对社交电商的巨大商机,每日一淘于2018年4月28日上线,这是每日优鲜目前第二重视的业务,融资1.3亿美金。
而2018年下半年,社交电商战火未灭,社区拼团又热闹起来。2019年初,每日拼拼进一步补位社区拼团。因产品定位不清晰、商品价格比主站还高、奖励机制不兑现等问题,项目被叫停。
此外根据企名片数据,每日优鲜生态基金投资了酒类品牌“VETO”、微信小程序内容社交电商“好物众测”、鲜食供应链服务商“叮叮鲜食”;每日优鲜战投,投资了家居百货“美集每家”、并购了“美家鲜生”等。
2019年3月,每日优鲜再次喊出“快送超市”的口号。而超市这一提法,也并非每日优鲜首创,朴朴超市2016年就开始尝试前置仓超市模式。
今年8月,又有消息称,每日优鲜尝试在北京酒仙桥附近装修线下社区门店,不过一直未开业;还在山东济南尝试开展“社区拼团”业务,并非每日拼拼的模式。
每日优鲜内部的说法是,每次开展新业务,不会花去主要精力的10%。如果按照这样计算,一淘、便利购、拼拼和其他业务,已经花掉了一个创业公司30%的精力。
“认知决定布局,行动决定终局”,这是徐正3年来体会最深的观念。毋庸置疑,徐正富有远见,看得足够长远,但在一个个风口面前不够专注。
盈利能力缺失被迫ToVC
春风得意之时,徐正曾引述马化腾的观点,“半条命都交给我们合作伙伴。”
不过,华丽的一线投资机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不一定能主导企业的兴衰成败。千团大战、O2O、打车大战、共享单车、无人货架们的遭遇,都充分说明了背靠大树不等同于成功。真正决定企业能走多远,考验的是创始人的判断能力、意志、管理。在低谷时期的不放弃,在high点时面对诱惑的克制。
千亿规模的软银愿景基金投注了 Uber、WeWork、滴滴这样的“超级独角兽”。然而Wework估值已经砍去三分之二;Uber发行价也下跌了约30%;滴滴至今盈利遥遥无期。
当滴滴兼并Uber中国、快的,成为之当无愧的互联网打车市场垄断者,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三日内,烧钱攻破其30%市场份额的数据说明,在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的情况下,靠烧钱轻易获得的规模,也容易被轻易攻破。
对于生鲜行业而言,无论是自提模式倒下的许鲜、一米线;o2o模式的爱鲜蜂、U掌柜……生鲜赛道尸骨累累的案例证明,农产品的供应链太长太难,附加值低,更多的服务和创新必然导致成本骤增。
不管是B2C、O2O、社区拼团、社交电商、前置仓等等“抢流量”的方式如何变化,生鲜电商对上游供应链改造的能力缺乏、区域垄断能力差、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事实都无法改变。普遍缺乏盈利能力的企业,不得不形成了ToVC的局面。
被徐正寄予厚望的前置仓,是否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观点哪怕是资深零售业内人士、押注前置仓的头部机构,都有不同意见。
去年9月,侯毅与徐正在湖畔大学上课时,交流过前置仓的问题。在侯毅看来,每日优鲜解决不了三个问题:1、流量;2、商品丰富度;3、短保商品的损耗和新鲜度。这也许是阿里没有选择大肆扩张纯前置仓,以“投资方式”进场的原因。
一位零售行业有20年经验的资深高管评价,“每日优鲜复购率已经很高了,在部分城市赚钱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用户渗透率不够,必须上新业务维持高估值。这也是在高估值逼迫下,舍命狂奔的结果。”
食行生鲜创始人张洪良则公开谈到,食行用每日优鲜1/10的融资额实现了其一半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实际上根据易观千的第三方数据,十分接近这个数字,食行生鲜占每日优鲜日活的44%左右。
为了寻求高估值,扩张业务,冲刺GMV的做法并不可取。过去,每日优鲜以平均7-8月一轮的速度,快速融资,烧钱买流量。
而无效率的花钱,在没有做深、做透区域的情况下大肆扩张。资本寒冬之时,不得不接受严酷的资本考验。
“精彩的人生不是浪,精彩的人生是非常慎重地去all in。”此刻,徐正大概已经幡然醒悟。
(来源:亿欧网 作者:林燃)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每日优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