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当时曾表示,「现在,我们终于一步步走到了这一步。卓越网如果一开始就说,我要在毛利率的基础上,在库存的基础上的销售收入,那卓越网就没有今天。而卓越网如果今天还停留在点击率和定单金额上,那也是有问题的。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我们能够抢到多少市场份额,现在我们关心的是毛利水平,这是一个成长过程。」
2001 年 9 月,卓越实现收支持平,成为国内首家实现持平的 B2C 公司。第二年,卓越顺利拿到了来自联想的投资。而另外一边,2001 到 2002 年,原本遥遥领先的 8848 因为内部问题分化为两家公司,参与 B2C 战事的 my8848 因为资本问题没能保持住快速成长的势头,错过上市时间后,8848 系电商迅速衰落。举着亚马逊模式的大旗,轰轰烈烈的三年 B2C 生意,8848 最终成了资本游戏的炮灰,把激战正酣的国内图书音像市场,也拱手让给了当当和卓越。
收官:亚马逊入局,卓越离场
8848 出局之后,图书音像市场的竞争集中在当当和卓越之间,战线和战场也越来越大。最初双方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运营,一直到 2004 年,两家才开始争夺二级市场。据比特网当时的报道,当当拓展的方向主要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而卓越更为激进,除了以上两个区域,还重点向天津、武汉、南京等地拓展业务,但这些地区的网络和物流基础设施明显劣于北京上海,B2C 电商在拓展业务时受到了很多阻碍。
业务拓展的同时,价格战愈演愈烈,2004 年,当当还专门推出了比价系统,一旦发现卓越的商品价格比自己低,就立刻调整自己的价格。卓越则上线了「一元冰点」等特惠活动,每天推出 10 款 1 元的特价商品。疯狂的价格战以及业务的拓展给双方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体量偏小的卓越在竞争中显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这个时候亚马逊入场了。
2004 年 2 月,卓越网开始第四轮融资,亚马逊成了它的潜在金主之一。当月,亚马逊派代表造访卓越网,商讨投资的可能性。这时的亚马逊市值超过 100 亿美元,盈利 5.88 亿美元,年销售额 70 亿美元,相比中国的同行,亚马逊是难以企及的巨头。但在国际市场上,亚马逊表现不佳,急需开辟一个新市场补充国际市场的业绩,而本土电子商务已经有了几年的发展,中国成了它的最佳选择之一。
造访卓越之后,次月,亚马逊的团队再次来到中国,造访当当网。它提出以 1.5 亿美金收购当当网 70%-90% 的股权。钱不是问题,但股权成了问题,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夫妇不愿意放弃股权。「当当管理层最终决定还是应该坚持自主发展,过早地成为大公司的中国分公司对当当的长远发展不利。」李国庆说道,他坚决拒绝了亚马逊的收购邀约。
相比之下,卓越的股权则更为复杂。过去的两年多里,卓越经历了两次融资,金山大股东联想的入场也让卓越的股权变得有些复杂,单纯寻找 VC 的投资可能会给公司内部的股权带来更多的变数。对此时的卓越而言,亚马逊的收购反而变成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2004 年 8 月,亚马逊出资 7500 万美元收购卓越 80% 的股份,正式通过卓越网进入中国电商市场。收购三年后的 2007 年,卓越网更名卓越亚马逊,又过了四年的 2011 年,再次更名为亚马逊中国。亚马逊彻底完成「去卓越化」。
作为中国电商的先行者之一,卓越在一开始就利用精准选品、打爆款的策略,尝试并率先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的 B2C「电商」道路。在之后一众亚马逊学徒的围堵下,仍旧凭借在「特定品类」中的准确选货、大量采购、低价销售赢得过短暂的胜利。但电商领域的选品壁垒无法建立,长期的价格战对体量较小的公司损耗又极大。站在融资悬崖前的卓越无法避免地「融入」了亚马逊。
随着卓越基因被覆盖,卓越所代表的「最懂中国 B2C 市场的商业模式」,也彻底脱离了这家在中国电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互联网公司。亚马逊用「百货」模式接盘,将美亚的管理方式和机制照搬而来,信心满满应对国内的电商对手。然而硝烟虽在,但两个新公司的登场让战局悄然变化。
八年后的 2019 年,亚马逊宣布正式关闭中国站。离开前,亚马逊在国内零售业务市场的份额已经从接手卓越之初的 20%,下降到了不足 1%。此时,中国零售市场 82% 的份额属于彼时的两家新秀:京东和淘宝。
亚马逊中国的失败,让「卓越网」在今天无可追溯了。但它留下的隐性遗产却一直对中国互联网持续产生着影响。
先期离开的王树彤后来创办了敦煌网,主营 B2B 的跨境电商。陈年在离开卓越的两年后创办了凡客诚品,成就了一段互联网改变中国服装业的奇迹。至于核心创始人雷军,在凡客诚品创办的同年离开了金山。三年后,iPhone 4 发布前不久,在早期互联网市场上拼杀五年的雷军,煮着一碗小米粥,和他的一众追随者们,径直踏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来源:极客公园 宋德胜)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B2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