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总是要吃饭的、人总是会懒的,而美团不仅在外卖这个品类上吸收了阿里巴巴中供铁军在地推上的精髓,“聚沙成塔”,如果把全国所有餐馆整合起来的体量,比服装类商户肯定要多,这构成了美团平台的生态基础。
从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美团在股权结构上站队腾讯系,并与京东组合为“掎角之势”,而王兴把曾经主导美团商户运营的干嘉伟架空,是对阿里巴巴在组织文化上进行彻底切割。
对阿里巴巴而言最大的危机莫过于流量,阿里巴巴作为电商平台本身不自产流量,流量高度依赖于向外购买(淘宝联盟以及阿里妈妈就负责这块);如果反复购买不划算就直接进行战略入股或者收购。在移动互联网端电商成交率占据大概90%,手机端流量产品大半壁属于腾讯所有,2015双11白天基本上流量已展示疲态,按照现有的造势套路运作下去,无法持续在驱动“双11”办100年的小目标。
2016年阿里巴开启平台3.0版迭代,从以前谋求线上取代线下走向了“以线上赋能线下”,这就是马云所说的“新零售”。新零售包括了传统电商,加入了线下采用数字化升级方式改造的新业务,阿里巴巴的新零售主力主要是口碑+饿了么(外卖对标美团点评)、盒马鲜生(生鲜)、苏宁易购(3C对标京东)、飞猪(OTA对标携程)、淘票票(电影对标猫眼)。此外,阿里巴巴还收购了大润发、欧尚等线下连锁商超,投资了一大堆无人超市以及新零售生态服务商。
到2018年时,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布局已远远超过了以往的纯电商平台模式,线下既可以作为触达消费者交易前台和网店,也可以包容线下已有供应链和前置仓储,配合菜鸟数据化的配单系统提升了周转效率;再加上,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之后,将其保持独立运营并与口碑合并,由于美团与饿了么所争夺的商户是一样的,无非是比谁更能烧钱,这对于迫于盈利的美团而言无疑是持久战。
线上和线下业务联动协同,意味着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效益比以往更强,原本属于线下的一些实体业务要想做电商自然也必须与阿里巴巴合作,才能提升效率。
可以说,美团点评“互联网+”平台扩张客观上加速了阿里巴巴延伸线下的能力,顺便“支付宝”在B端商户支付上逐渐抗御了来自微信支付的蔓延,甚至基于阿里巴巴的数据中台业务打通使其成为事实上率先成为一站式消费平台。
中心化电商平台大局已定,去中心化电商是趋势
2018年“双11”以及今年的“618”开启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电商平台新三国杀,本质上是移动端双巨头的阿里系与腾讯系之争。三大电商平台争夺覆盖了消费者各个主要的消费品类以及人群,导致一些专注于某一个品类或人群的垂直电商平台生存空间急剧压缩。
比如前两年活跃的美妆类电商、母婴类电商纷纷转型内容及社群模式,或孵化网红带货,或为平台商家提供一些代运营,这些被马云在湖畔学员门徒雕爷称之为“新消费”。
“新消费”这个词是2017年由丁磊提出,彼时网易同时具备(腾讯式)游戏业务与(阿里式平台)电商业务两线收钱,虽然电商显然更辛苦,网易的电商有“两张牌”,一张是主打OEM自营的网易严选,一张是主打跨境电商平台的网易考拉,丁磊提出“新消费”其实是与“新零售”有分庭抗礼之势的。
丁磊是拼多多的早期投资人之一,与黄铮渊源较深,考拉电商业务在收购之前已经做到跨境电商垂直品类NO.1,但最终选择了在拼多多与阿里之间周旋,以20亿美金全资收购纳入“阿里动物园”。看来丁磊对电商是玩票性质,对音乐是真爱。很难想象以后电商平台之战中还会丁磊这样级别的玩家,几乎不可能了。
电商平台正越来越像搜索引擎、社交工具一样具有“马太效益”,处于中长尾项目流量本身转化率过低、因而需要强用户补贴式运营,此外还有供应链、仓储、快递、客服售后、云服务等整体配套跟进已经入驻了多平台的商户,中心化电商平台的营建成本非常之高,机会窗口已经关闭,这是马云放心退休真正原因!
阿里巴巴之所以强大在于其团队能在竞争之中不断敢于自我否定,并通过不断的组织变革来适应新的战略调整,也可以说,刘强东、王兴、黄铮这样的大佬不断挑战和刺激阿里巴巴平台模式进行迭代升级,因此我才说,“平台电商走向终局”。未来会不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潜台词变成:“在阿里生态之外,生意会越来越难做?”商户及客户会用脚投票,并会倍加庆幸有腾讯系多个重量级对手存在。
对其他渴望在电商领域内有所作为企业来说,或许出路无非是:入驻这其中一家平台,让自身品牌足够强势而不会纳入到“二选一”名单之中;寻找在微信或者自身私域流量池之中做“去中心化电商”;在内容平台或社群之中构建起实现粉丝转化销售途径。但这些已无碍大局,最终活下来电商平台成为超级企业或线上经济体,这的确是电商发展必然。
(来源:微信公众号“靠谱的阿星” 李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阿里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