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放在盲盒里的玩偶开始流行起来,在受到人们追捧的同时也备受争议。
有媒体报道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元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有些受到追捧的盲盒价格甚至在短暂的时间内上涨了数十倍。
炒鞋之风,还未真正褪去,炒盲盒的潮流,便甚嚣尘上,消费层面的炒作可谓一个接着一个,令人眼花缭乱。随着商家的饥饿营销,以及市场上的炒作,让一个个原本普通的商品,成为社会层面的追捧品,身价和热度双双暴涨。但实际上呈现出来的是过于虚高的价格,难掩资本的泡沫。
试问,成本十几块的玩具,被炒到了几千块甚至上万后,真的会有人接盘吗?如果有,那只能说明泡沫越来越大了,而且这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的,原因就是盲盒的实际价值撑不起其炒作后的价值,当潮水褪去,便会发现大多数的玩家都在“裸泳”。如果没有,便说明所谓的泡沫已经现了原形,真正的消费者不多,而炒作者则占了主导,这意味着大多数人会套牢在里面,产生实质性损失。也就是说,本想着通过炒作盲盒,玩资本的游戏,结果却被资本给玩了。
不否认,一开始很多人购买盲盒,有猎奇心理的驱使,也有兴趣和爱好的加持,即使盲盒略贵一些,但能买到心理的安慰,买到现实的快乐,那也是值当的。但后来就有些变味了,无论是猎奇心理,还是兴趣爱好,都上升到了“非理性”的程度,呈现出疯狂的状态,看到的不是理性,只是极端的消费主义。
更值得一提的是,据媒体报道,有专家表示,盲盒产品可能是盗版产品。也有网友认为,盲盒之所以炒作起来,是因为其带有赌博性质,且已经显现金融化信号。从专家的角度看,其有两个法律隐患,一是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这意味着,无论是盲盒的销售还是炒作,都藏着一定的现实风险。
面对这样的“盲盒”,消费者在剁手前,更需要好好想一想了,因为一不小心就可以掉坑了,别等到掉进去之后才后悔,那就真的晚了。
你以为你是在寻求精神层面的慰藉和享受,弥补心理上的空虚,实际上可能你的精神和心理层面的诉求,只不过是商家和炒作者所利用的工具罢了,而瞄准的便是你钱包里的“钱”。所以,别等到控制不住自己消费的欲念却又心疼有去无回的钱的时候,难受的只会是自己,而开心的则是那些商家和炒作者。因为他们已经赚了个金银满钵,而且是通过投机的方式得来的,这样的暴富状态,为一个文明理性的现代社会所不耻。
疯狂的盲盒,莫要沦为资本的游戏,现实中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引导,补上相应的法律漏洞,挤掉资本运作中的泡沫,让消费主义回归健康和理性的状态。当然,并非不让资本介入消费,但凡是都得有个度,莫要过界。合理的资本运作,也有助于消费的升级,但疯狂的炒作,便可能呈现出消费主义的陷阱了。
(来源:红星新闻签约作者 默城)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盲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