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被投企业,阿里对掌控力甚至排他性的诉求在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了不同的反馈。
饿了么被阿里全资收购后,公司创始人张旭豪曾公开表示,“我们只跟理念相通的人走在一起,这次合作是基于双方的信任和共同愿景。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周边的商户和用户有什么共性的问题和深化的问题,如何能帮他解决问题、创造价值。这与阿里巴巴所一直倡导的‘赋能’合作伙伴的理念是十分契合的。”
不过,阿里的强势风格也让一些创业者感到“不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在接受《财经》采访谈起与阿里的关系时,王兴提到,美团点评2015年10月合并之后,他专门去拜访了马云和逍遥子(阿里CEO张勇),王兴希望可以像滴滴那样,同时得到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的支持。
结果王兴被严词拒绝了。据王兴透露,当时阿里方面给他的回复是,“我们可以投钱给你,你要10亿美元可以,20亿美元也可以,我们都可以投,但是你不能再要腾讯的钱。”
最后的结果外界都知道了,美团放弃了与阿里的合作,投身腾讯系,而阿里一方面保留了在美团的部分股票,同时不惜一切代价扶持饿了么、对抗美团,两者至今仍打的不可开交。
有观点认为,强势的投资风格导致阿里留给外界一个印象,那就是“没有盟友”。曾任阿里云事业部总裁助理、数据事业部资深总监,现袋鼠云创始人拖雷(真名:陈吉平)认为,“如果阿里的生态以后一定要靠投资才能变成盟友的话,阿里的生态就已经失败了”。在他看来,生态合作伙伴应该是双赢机制,不是投资机制。
幸福感
阿里十周年时,马云提到阿里巴巴的三大愿景之一是成为最具幸福感的企业。他称,“我们不满足于创造更多的百万富翁,我们希望员工不仅仅是物质的富有,是精神的富有,我们希望员工有成就感,为社会认同,被社会尊重,倡导员工永远坚持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自那之后,阿里巴巴内部组建了“幸福指数小组”,专门从事幸福指数的研究和实施。经历了内部员工的讨论、外部相关领域的学习,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马云也曾和冯仑等大佬一起前往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丹考察学习,寻找幸福的踪迹和方法。
阿里巴巴对员工幸福感的诠释包含这样几个层面:幸福感的基础层级是保障个体和家庭安居乐业;第二层级是帮助员工找到并实现其自我价值;幸福感的第三个层级是群体的使命感。
今年4月,LinkedIn(领英)发布2019年中国最具吸引力雇主榜单,阿里巴巴位居首位,百度紧随其后,华为名列第9。这份榜单的排名基于LinkedIn在中国超过4000万用户的反馈。这项研究主要围绕四大指标进行,包括对公司的兴趣、与员工的接触、工作需求和员工留用。
在过去10年多种雇主排行榜中,阿里都位居前列。早在2015年时,马云本人也曾对外表示,“阿里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企业”。
当前,阿里实际在职员工达11万多人。但截至目前,阿里员工的工号已经排到20多万,这意味着,其已离职的“校友”人数约达10万人。阿里幸福指数惠及的不止是在职员工,对于离职的“校友”来说,他们很多人依然对阿里饱含情谊。
作为一个曾在阿里工作了11年的“老兵”,拖雷透露,刚加入阿里的前三个月每个天都想走,由于阿里和之前公司的文化不同,沟通方式、工作方式都需要很大的改变,“很痛苦,痛苦了四五个月时间”。
回想起当年的经历,拖雷却觉得,阿里的文化对自己创业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后面几年,后面几年做业务、管理团队,学到很多东西。没有后面几年磨炼的话,我可能还是一个很木纳的,很典型的,不会说话的技术人员。”他说。
在2018年举行的第三届校友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将阿里校友会正式命名为“102班”。当时有1000多名从阿里“毕业”的校友从世界各地赶到杭州,聆听马云教诲,重叙阿里情谊。在那次校友会上,马云强调比较多的还是阿里文化,他向阿里的校友说,“我们不是因为利益走在一起,而是我们的理想主义,让我们走在一起。”
当然,网络上也不乏对在阿里工作的负面评价,比如有人抱怨说从网易离职加入阿里,薪资虽然涨了50%,但并不能感受到快乐。而近期一篇传阅度较广的文章也认为,在阿里工作犹如被大款包养,它不怎么关心你的心情,但给你卡随便刷,前提是你有能力。
(来源:全天候科技 张超)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阿里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