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支付公司的客户经理何鑫伟称,他们公司的主业是POS机业务。刷脸支付兴起后,总公司决定兼顾这块业务。
但两个月下来,成绩并不理想。“我们在全国有三千多位客户经理,两个月铺的设备总量也就几百台。”他说。
“很多商户毫无需求。”代理商马曦称,基本所有商户都已经有了二维码支付,“根本没有必要再花钱搞一台刷脸设备”。
除非,白送。
因此,马曦和陈庆采取的方式一样,先安装,再靠后面的补贴赚钱。
但设备装好后,他发现使用率很低。
“一些商户一个月的流水只有几百。”马曦很着急,跑去商店里蹲点,看对方是否使用设备。
他发现,很多用户还是坚持使用手机支付。
“现在手机就像是人的一个器官一样,他们基本不需要刷脸支付。”马曦称。
此外,刷脸支付的技术还存在缺陷。
“会有年轻人觉得新鲜,尝试一下,但还是觉得手机方便。”马曦称,这是因为刷脸支付不是百分百成功的。
比如微信的“青蛙”,现在还是第一代产品,“经常出现背光、识别不清的情况。刷十次,有三两次会不成功”。马曦称,一旦用户觉得第一次使用不成功、体验差,他可能就会永远放弃这种支付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并不是所有场景都能提升效能的。”微信支付行业应用副总经理郭润增曾公开承认,在一些快餐场景中,刷脸的支付效率反而变低了。
而刷脸支付目前适用的场景,主要集中在一些用户不太方便使用手机的场合。
比如游泳馆、加油站,等等。
也就是说,真正适用刷脸支付的场景并不多。
马曦曾经也做过NFC的推广,最开始轰轰烈烈,最终一地鸡毛。
而这次的刷脸支付革命,他也担心是个伪命题。
他更怕补贴降下来之后,刷脸支付的设备无法再推广出去。
03.盗刷风险
除了刷脸支付使用不便之外,很多人对于这个新技术,尚存质疑。
“现在有的技术在三公里之外就能识别人脸,客户没有表达主观意愿就去刷脸,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最近,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就公开对刷脸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随着刷脸支付的逐渐落地,不少黑客也盯上这个领域。
“任何技术刚上线的时候,都会存在漏洞,抓住机会,就可以狠赚一把。”黑客小K称。
目前,大部分的人脸识别,都是单目识别——意思是,只有一个摄像头。
如果是单目识别,“点头、摇头、眨眼这些简单动作,我们已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合成,轻易攻破”,小K称。
于是,技术商又考虑使用双摄像头的双目识别,并陆续加入结构光,做成3D摄像头。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3D头像又出现了。
8月5日,南斗星仿真机器人创始人兼CEO王峻向媒体爆料:他用自己几年前制作的3D打印蜡像头,测试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功能。
通过这个“假人”,他在某出行APP上,成功购买了一张从南京到宝华山的火车票。
金融行业常使用的唇语识别,也并非百分之百安全。
“现在人脸远程控制的技术比较成熟,三维虚拟人技术可以很容易模拟出人脸,这样一来,破解唇语识别就变得很简单了。”上海引波科技创始人袁华安称。
“其实,无论是哪种人脸识别技术,我们都可以破解。”小K称,他们只是看破解的成本是多高,带来的利益是多大。
任何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一场激烈的“攻防之战”,攻击方找到漏洞,然后防守方封堵漏洞。
在一次次的恶战中,防守方的城墙变得越来越坚固。
直到达到某种平衡:攻击获得的利益,低于攻击的成本。此时,黑客们才会悻悻而归。
其实,考虑到刷脸支付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银行、支付宝等早已制定了策略,减少用户损失。
针对盗刷问题,银联已明晰赔付政策的“风险全赔付”原则。
而支付宝也采用了保险兜底的方法。
技术不成熟,市场无刚需,还存在安全隐患,刷脸支付,真的可以成为未来支付的主流吗?
“目前来看,还得观望。”马曦认为,这个市场还处于早期,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尽管支付宝和微信砸下130亿来培育市场,但和以前它们铺天盖地抢占二维码支付风口时相比,这一次其实只算小试牛刀。
2019年春节前后,支付宝一共花了20亿给全国人民撒红包。
不过,服务商和商户可不管最终这个模式是否能成——任何新业务的推广、新流量的变迁,对他们来说,都是大赚一把的机会。
来源: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欧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