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Q4,微信支付日均交易笔数就超过6亿,这么高的数字,不在团队的预想之内。令人意外的是,2018年的交易量居然又翻了几倍,这一年的Q4,微信支付的交易总笔数超过10亿。
超乎想象的事情还在发生。
2019年春节之后,增长依然停不下来。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直言,他们原本觉得支付市场已经接近尾声,甚至达到饱和状态,2019年依然有大幅增长,这远远超出他们的认知。
在他们看来,微信支付是一个很小的产品。一个支付的完成无非是,一个账户的数字减少,另一个账户的数字增加。而且这个世界上的账户只有三种:你的,我的,他的。这是微信的社交属性决定的。
支付在微信的入口也很轻,用户感知不到复杂的重应用感,工具属性是微信支付的基因。
但这样一个封闭的、瞬时完成的产品,在普通人生活中无处不在时,微信团队的压力反而更大。他们开始思考,通过支付还能做什么。数字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微信支付,正在撬动整个商业世界。
微信支付背后连接着5000万个体商户与商家。每与一个行业结合,就可能完成一轮新的更替。但这背后不是特别神秘的所在,耿志军说,“是把微信支付的几个产品与原有商业逻辑的结合。”
这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
入口升级
去年下半年,微信支付分一切就绪。这是一个基于腾讯生态数据产生的对用户信用行为的评估分值。但如果用户没有使用充电宝、共享出行等服务,在微信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入口可以查自己的支付分是多少。
微信支付分产品负责人王鹏飞说,“我们不太希望当用户没有找到使用场景时看到这个分数,他可能并不了解这个分数背后的应用和价值。”
所以这是一个场景先行的逻辑。目前微信支付分在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和智慧零售货柜等服务时能派上用场,如果你需要这样的服务,顺势开通微信支付分,正好符合免押金的分值,可以自然使用免押金或先享后付。
下半年,微信会进一步尝试极速退款等方向。微信支付运营中心副总经理雷茂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他们并不确定支付分能在哪些领域很好地应用,所以还在探索。比如,支付分比较高的用户是否能够在乘坐地铁时免除安检,至少可以给相关机构一个参考。
但某种意义上,支付分的使用场景就是帮助微信支付增加了一个抵达用户的入口。包括今年推出的“亲属卡”也是由社交关系带来的一个新触点。
2019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对外分享微信支付的一个新品“亲属卡”,他的原话是,“一个特别好的功能”。给父母或子女绑定亲属卡,可以自动从授权人账户扣除金额,是给亲人的日常消费卡。
在谈到做这个功能的初心时,微信支付基础产品高级产品经理郭超说,亲属卡是一种工具,可以让我们在连接家人,创造生活方式变得更简单。
亲属卡在2018年6月份就已经上线,但公开课上他提及的时候,知道的人很少。张小龙说,“我们有很多好东西藏得实在太深了,很多用户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一些东西存在。”
当然,还有一些功能是他认为还有改善空间,比如微信卡包。卡和券在用户日常消费中是很大的一个品类,微信希望用虚拟卡包代替实体卡片,但张小龙说,“一直没有做好。”当时他只是点到,正在做改变,“希望通过消费行为和电子智能做一种自动关联,变成人与线下消费连接的通道。”
现在,会员卡包功能可以被微信支付的门店智能设备“青蛙”所承载。
这是一个支持刷脸支付的智能硬件,但线下移动支付在经历几个阶段变革之后,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扫脸支付,向供应链、客户管理方向演进是必然趋势。
比如,刷脸付可以跟会员卡包做结合。会员是商家特别关心的点,他们愿意花很大力气和成本去拉会员、运营会员。如果把工具和会员的能力相结合,可以一举两得。刷脸付的时候,取得用户开通会员的授权,下次再刷脸就可以自动识别会员,可以领券,打折,整个体验过程是自然发生的。
进军“36行”
耿志军曾把商业解读为三步曲,找到用户,与用户沟通,完成交易。
这是一套循环逻辑。商家前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让用户买单,之后希望用户二次甚至更多次复购,又要付出更多努力。
而从微信的角度,正好具备对应上述几步的解决能力,用户ID或企业账号;信息流动的能力;支付加数据分析。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