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8年时间过去了,垂直电商反而愈加发达。
海豚智库整理了行业数据发现,在8年前1个亿就能入围中国TOP20电商,而到2018年门槛已经拉高到了105亿。据海豚智库将在7月底正式发布的“2019年的中国电商TOP100排行榜”显示,GMV入门最低门槛也到了3亿。可见,垂直电商的发展愈发蓬勃,而不是走向衰亡。
新入选的10家电商公司,除了今日头条系和快手电商是依托本身强大的流量,再加上直播模式有更高的转化,进而推动自身电商业务的快速成长。其它电商,并没有太多的流量优势。
为什么流量愈发枯竭,反而千亿电商公司会越来越多,或者说垂直电商越来越多了?
因为虽然超级平台有众多竞争优势,但自身也存在无法逆转的短板。
首先由消费能力决定的用户消费的相对个性化,而这种个性化是大平台无法通过千人千面实现的。其次不同品类不同服务的用户体验并不一致,大平台无法为每个品类每个用户群提供不同的用户体验。
其三平台大了以后缺乏创新能力,难以响应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京东不行,阿里也不行。大平台的短板造就了垂直平台的机会。
当然,有很多人谈到了,大平台再有短板再难,但有用户。垂直电商再有机会,但流量成本太高,没有流量。实际上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以前的流量,是一个增量概念。也就是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涌入网购市场的小白用户多。之所以大家认为现在流量成本高了,因为增量用户越来越少,而之前的用户进入阿里和京东流量黑洞以后,再想拉到自身平台,成本就更高了。
在千亿电商时代,流量开始进入一个存量概念。新的电商平台能够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吸引小白用户,而是直面阿里和京东,吸引成熟的网购用户选择自己。
如果产品和服务真的与大平台一样,价格上又没有什么差异,新的垂直电商的确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了。让习惯了淘宝和京东的用户再去选择自己,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但换个角度,只要你提供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即使在价格上未必有优势,但海量的成熟用户也会瞬间涌入自己的平台。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大平台,“一视同仁”的标准化的服务。
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在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的两大趋势背景下,大平台的流量外溢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大平台自己兜不住底了。从最近几年电商发展的实际结果来看,电商创业越来越容易了,而不是越来越难了。电商起量越来越容易了,而不是越来越难了。
如果我是投资人,会持续加大在电商领域的投资,而不是悲观放弃投资。要知道阿里,京东在2014陆续上市,整个市场充斥着电商已被巨头分割完的信息,持悲观态度。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他们错过了拼多多,云集,每日优鲜,小红书,还有更多的电商独角兽。
2010年京东刚迈过100亿大关,已经是中国行业老二,自营B2C老大,但到2018年底,已经超过25家电商公司超过百亿。再过5年,还会有10家以上电商公司迈过千亿大关。
独角兽,本来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了。但再过五年,独角兽已经不再是高不可攀,千亿将成为新的行业标准。
(来源:东哥解读电商 李成东 李伟龙)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