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超市模式就是依托超市进行了,如果未来连超市都没有了,多点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所以我们是相信超市业态会大有可为的。”张文中说道。
但对于传统商超的转型之路,目前大家还处于探索期,不管是盒马,还是多点+超市,能看到明显的成功,但挑战都同时存在,需要整个行业一同去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中还隔空点赞了新零售门店。他认为电商从线上走到线下是正确的,“我觉得外界没必要过度解读新零售关店情况,只要是开店,一定有开得好的和开得不好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用户既需要到店服务,也需要到家服务,这时用户到的店一定是经过数字化重新改造的,那么如何把到店用户和到家用户真正整合在一起,同时对供应链进行真正数字化的优化,让它效益最高,成本最低,体验最好,我觉得这是我们最需要去研究的。”
谈卖菜:单纯的卖菜模式很难成功
那么多点模式的核心是什么?除了消费者容易感知的O2O到家平台,多点其实更偏向于是一个帮助传统零售进行数字化升级的技术公司。
目前,多点已经拥有千人的技术团队,专门针对传统零售商各个环节数字化升级的痛点,落地具体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例如盖亚系统、潘多拉系统、门店运营的手机工作台、采销平台等。并且,多点将这些产品模块化、组件化,供零售商去挑选、组合。
而推动多点与传统零售不断加深合作的根本动力,其实就是前文提到的多点的两个立足点:一是多点强调与传统零售的共融关系,二是提出包容性发展模式。
所谓共融,就是多点不认为电商平台是抢夺线下流量的,而是站在零售商的角度,帮其提升线上流量的同时,还要增加到店客流,双方是共荣共生的关系。
包容性发展模式是指,电商平台要帮助传统零售更好地复用原有的商业资源,而不是替代。提出这一点的原因是,传统零售有大量的商业网点、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仓配等基础设施,如果完全用一套新的系统替换,显然操作性不强,如果用技术产品实现各个节点的数字化,从而让整个零售链条更加高效地复用,这样释放的能量也是不小的。
不得不说,就从这两条发展理念来看,多点的线下基因确实很强,这当然与张文中操盘物美有着密切关系,他太了解传统零售究竟面临哪些痛点和难点了,当多点有针对性地攻克传统零售数字化的难点后,传统零售与多点的合作也就更顺利。
这也是为什么,多点合作的60多家连锁商超里,绝大多数在与多点合作前就与美团、京东到家等平台有合作,但后续还是选择接入多点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原有资源的复用,是多点帮助传统零售做线上线下一体化时的重要原则,也是因为这一原则,让张文中看待社区团购、卖菜、前置仓等创新业务时,有着更加明确的观点。
“例如一件商品,消费者希望半小时内送达,这种情况下前置仓模式能更好地满足这种时效要求,这就说明前置仓是有存在价值的。但前置仓背后必然有物流中心、供应链,这就要求前置仓需要有大量订单来支撑。如果门店、前置仓等多个渠道是共用一套供应链体系,显然供应链的成本会更低,”张文中说道。
因此,对于前置仓模式,张文中认为门店和前置仓共同发力,比单独做前置仓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例如,物美就是用一套供应链体系对接多个销售渠道。物美旗下的到店、到家业务,新兴的社区团购业务,甚至是便利店业态,目前都是尽可能多地共用同一个供应链体系、同一个物流体系,从而让供应链、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其实前置仓更多承载的就是卖菜生意,今年上半年,卖菜生意备受行业和资本的关注。但张文中直言,单纯的送菜的模式要想真正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会非常艰难。
“我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坚信的。当然很多创新会带来新的思考,对于事物本身如何用新技术去解构、重构,也能带来一些激励、影响。所以我对卖菜生意的看法就是:不会认为它还会持续的热下去,现在大家的头脑已经冷静一些了,我们也可以再看几个月后这个方向是怎么发展的。”
不管是怎样的零售生意,一定需要寻找成本、效率的最优解,多点帮助传统零售进行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本质上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物美的一些门店通过数字化改造,如今已经可以做到17天左右的库存周转天数,效率已经远高于很多同行。
这应该就是传统零售进行数字化变革的最大动力,也是多点合作伙伴大会有那么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站台的原因。可以明显感觉到,传统零售在数字化变革的这条路上,步伐也在加快。
来源:北京时间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卖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