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从底层去分别剖析拼多多与当年的聚划算,相同且不同。
同样是以拼团撬动更高性价比,实现流量聚集;但不同的是,整体大环境的变化。
2015年6月,淘宝开始重拳打假;同年11月,京东宣布关停拍拍网,众多被“五环内”抛弃的低端供应链流出,并大量转向拼多多平台,刚好衔接上“五环外”的升级需求。
红米、荣耀、vivo、OPPO等品牌从线上线下双线动作,掀起了三至六线城市的换机潮。智能手机完成在下城市场完成了快速普及。
同时,微信借着智能机普及潮快速成为了国民应用,并借由春晚红包将移动支付借由社交快速打入下沉市场,最终为拼多多提供了低成本流量实现快速崛起的土壤。
于是,面向下沉市场的供给、需求两侧才真正被激活。
我们此前多次分析过,拼多多在微信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并成为参天大树背后的逻辑,与其游戏化的交互逻辑是分不开的。
但顺势而为在“五环外”的成功,对于拼多多而言显然不够,拼多多到了要“造势”的时候。
此前,易观报告便有数据显示,已经有72.4% 的拼多多活跃用户同时使用淘宝;智能数据服务商超对称科技(SST)则分析指出,拼多多80.1% 核心用户是淘宝用户;
同期,数字经济智库DE Thinktank进行的网民调研数据显示,拼多多核心用户有79.8% 在使用淘宝。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底时还仅为46%。
换言之,已经回过神的阿里正在逐步收割早年主动放弃过的市场。对于拼多多而言,需要尽快像资本市场证明其“护城河”的深度与宽度。
为了证明其在“五环内”存在着影响力,拼多多也曾简单粗暴地大打补贴战。过去大半年时间,只要打开“什么值得买”这类导购网站,可以看到苹果系产品的“史低价”几乎全由拼多多所包揽。去年双11,拼多多仅新iPhone交易额就有近15亿元。
但严格来说,苹果产品的确能在报表上实现“五环内”消费占比的大幅上升。但以补贴赢得局部战场的胜利,显然不是黄铮的一贯风格。
我们不妨看看拼多多当下为了“造势”在做什么事:
4月21日,拼多多的“多多农园”首站落户咖啡产地云南保山。拼多多官方表示:
通过“多多农园”,拼多多将实现消费端“最后一公里”和原产地“最初一公里”直连,探索农业产业新模式,让农户成为全产业链的利益主体。未来5年内,拼多多将打造1000个“多多农园”项目。
简单来说,拼多多正通过打掉冗余流转环节,连接“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以性价比武器撬动一场农业路径的变革,实现农产品产销链条的价值重构。
可以看出,拼多多的路线已经从“卖货给五环外”,逐渐升级为“将五环外的货卖到五环内”。
所以,无论“限时秒杀”的独立是否能落地,至少与近来拼多多的动向在背后保持着一以贯之的考量,即:为消费者提供确定性。
科技唆麻认为,“多多农园”的确定性在于,消费者确定到手的产品达到了“同价位最好”;“限时秒杀”,则为空闲时间更少、准求高效的“五环内”消费者,提供了“准时捡便宜”的确定性。
3
结语
阿里一位高层曾评价:拼多多看自己是第二个阿里,但他们看拼多多不过是低配版的聚划算。黄铮在去年初曾对此回应道:
“我没有研究过聚划算。我们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而我们正处在这种模式开创的早期。你可以说我low,说我初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这一次观点交锋,一方面的确肯定了双方在运营模式上的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拼团电商本身的复杂性很难以“消费升级/降级”一言以蔽之,而是不得不面对市场变化在战略上不断进行迭代。至少目前看来,拼团电商之战,最终将会演变为一张供应链改造战。
来源: 微信公众号:科技唆麻 作者: Philex Ch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聚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