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腾讯当时的拆股之举也可以减少资本市场上的分流影响。
拆股的动力
纵观这些年的全球资本市场,选择拆股的互联网“巨头”不在少数,包括苹果、谷歌、eBay等。其中,绝大多数公司的目的也单纯是吸引更多投资者,而谷歌则是一个不同的案例。
谷歌在美东时间2014年4月2日完成1:2的拆股, 4月3日超过3.3亿股无表决权的“C类”股票已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其股价也自然而然得减少近一半。
该拆股举动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除了具有增加流动性的意味,实质上更多的是保证谷歌两大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对公司的控制权,也就是典型的”Founder’s move“。
具体的操作简单来讲就是新增并不具有投票权的股票类别(C类),而在拆股前的股票分为AB类,A类即每股一票投票权,B类则为每股10票投票权,而上述两位创始人持有的恰恰是不公开交易的B类股票。换句话说,一旦之后继续发行股票,创始团队的控制权将得以保障。
从公司角度来看,这种谷歌独创的“三重股权”的制度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创始人的控制权和表决权。
综上来讲,绝大多数情况下,拆股的目的还是在于增加股票流动性,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进一步推升股价和市值,也便于新股发行。这次,阿里巴巴董事会已直接表明拆股的目的,而选择的时间点也与回归港股进程有较高匹配。
至于之后是否会因为此次拆股与腾讯在港股市场上展开另类的“AT”之争,C叔也同样期待。毕竟,对港交所来说,腾讯和阿里巴巴(如果顺利上市)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来源:IPO早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阿里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