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种草”已是网络中的流行词,所谓“种草”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那么“种草经济”有哪些表现?消费者又如何看待“种草”呢?
结合消费和社交,共议商品特性、兜售时尚理念——
“种草经济”为啥这么火?
今年母亲节期间,许多人给母亲挑选表达自己心意的礼物。新浪微博上“母亲节礼物种草”这个话题就有超过2000万的阅读量,在话题里,鲜花、护肤品、首饰、家具用品、保健用品等都成为人们母亲节“种草”的对象。
此“种草”非彼“种草”,不是要去栽花栽草,而是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其他人喜欢这样事物的过程”。如今,“种草”已是网络中的流行词,消费者可以去“种草”任何东西,万物皆可“种”。“种草经济”有哪些表现?消费者如何看待“种草”?“种草”有哪些利弊?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网络“种草”玩法新
“五一打算去台湾玩,目的地定好之后,我就开始在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微博上找攻略,通过‘种草’,我们找到了很多需要消费的目标,如50岚奶茶、凤黄酥,垦丁的海鲜、花莲的凤梨和滑翔伞、药妆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春假了。”在北京读研的李冬迪说。
“种草”把日常消费和网络社交结合起来。在不少年轻人看来,“草”本身就有普遍、遍布的含义,“种草”无处不在,万物皆可“种”。
走在大街上,看到别人的穿搭好看,自己会留意下;和朋友闲谈的时候,有时也会相互推荐分享。如今,“种草”广泛存在于社交媒体上,以年轻用户为主。艾瑞报告发布《种草一代·“95后”时尚消费报告》,将“95后”称为“种草一代”。“小红书、B站、新浪微博、知乎等知名网络平台都有大量的‘种草’内容,像体验晒单、定期盘点、种草好物、良心推荐等都是常用的标题。这些分享使用体验的人则被称为‘up主’‘博主’‘达人’等,如果粉丝较多还会建立粉丝群,群内成员可以相互讨论、推荐。”在上海工作的年轻白领刘晓敏介绍道。
很多时候,朋友之间相互“种草”是一种社交方式。例如,通过“偶像同款”“同一色号”等符号,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群体,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其中,“种草”的内容就成为一种谈资,变成了当下年轻人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
意见领袖兜售“人设”
专家指出,消费结构变化的同时,消费行为也从保障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到追求生活方式、生活个性的精神跃迁。对不少年轻人来说,“种草”不止是停留在功能的选择上,更像是消费者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个性态度以及品牌背后所代表的符号化意义。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种草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