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京东可以从零售跨界做起物流,但为何顺丰从物流“跨界”做零售,就这么困难?
被赋予重大使命的“顺丰优选”,又一次遭受挫折。
近期有消息称,顺丰旗下社区生鲜超市——顺丰优选进行战略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关闭门店,其中上海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表面上这是一次战略调整,但是不得不让人们想到顺丰所有零售业务过去的种种,这次只是唱衰声再次响起而已。
实际上,从开始到现在,关于顺丰零售板块的消息似乎就从来没有过好消息。从顺丰优选在上线不到七年的时间里,已七度换帅,就可知道顺丰在零售道路上的试错与调整从未间断过,却从未破局。
但很奇怪的一点是,阿里巴巴、京东可以从零售跨界做起物流,但为何顺丰从物流“跨界”做零售,就这么困难?
显然,顺丰跨界零售,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1
顺丰的执念和“零售史”
早在2010年,顺丰就正式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以出售食品为主,同时顺丰开启了自己的支付平台“顺丰宝”。不过,这次电商和支付的尝试并不顺利,最终不了了之。
顺丰优选是顺丰在2012年5月推出的生鲜电商平台,被董事长王卫在内部称为“不能失败的项目”,也曾被业内视为国内物流公司向电商“逆袭”的标杆。
彼时,中国的电商已基本被淘宝和京东垄断。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披露的2013年中国B2C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天猫、京东等大型平台已占据市场的近90%的市场份额,中小型电商网站的生存空间一再被压缩。显然,纯粹的线上模式,并没能让顺丰优选从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包围之下成功突围。
2014年5月,顺丰又开始在全国布局线下店,推出“嘿客”网络服务社区店。
当初顺丰布局“嘿客”的想法是既可以充当快递收发点,也可以同时销售商品。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抢占社区入口。
2014年9月,嘿客快速开店2000余家。
但是顺丰嘿客的顾客体验比较“异类”:商品并非真实陈列到门店,而是采用图片广告、多媒体屏幕投放等形式展示在店内,消费者只可以在门店或者手机、电脑上下单,然后等待送货上门,或者送货到店,再进行自提。
对于线下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体验,嘿客没有把重点放到体验实体商品上,这不符合社区零售规律。
嘿客本来计划开到3万家,烧光了十几个亿之后,于2015年迎来大面积关店。随后,嘿客更名为“顺丰家”,增加了生鲜产品,依然未见起色。
2016年9月,伴随着便利店开始火热,顺丰再次将线下门店“顺丰家”更名为“顺丰优选”。从此时起,顺丰的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店统一了名称,其定位变成“快递+便利店”。
如今的“顺丰优选”的门店主打生鲜,同时增加了跨境进口商品。
此外,顺丰还布局了“丰E足食”无人货架业务。并于2018年在重庆开了一家名为“Wow 哇噢”的全球精选店。之后还与海关、保税区共同推出“丰溯GO”“保税+社区新零售”的项目。
可以说,顺丰速运在零售领域的探索与尝试心存“执念”。只不过快10年过去了,无论是线下门店、生鲜电商还是跨境电商,都没能出现非常亮眼的成绩单。
2
认定的零售“风口”,为什么就是抓不住?
频频试水,低调布局,即便一再亏损,顺丰却似乎认定了零售业是个“风口”,充满了机遇。那么明明是被顺丰寄予厚望,“不能失败”的零售板块,为什么会屡战屡败呢?
东北证券物流分析师罗丹认为,王卫一直强调物流与商流要紧密结合,这也是为什么顺丰一直执着于要做电商零售的原因。先建立渠道品牌,再塑造商品品牌,通过自己的渠道帮品牌背书。这是顺丰想要达到,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却并不理想。
虽然通过自己的渠道优势,顺丰可以连接产业链上的各大中小商家,但是顺丰的物流优势主要在于其长距离的配送方式上,日常零售商品的配送能力欠佳。顺丰强大的是配送能力,电商和零售则强调的是“仓储和配送”能力,在这里,仓储环节是顺丰的弱势。
物流属于服务能力,并非零售能力,零售需要供应链整合、对消费者的洞察等方面的能力,顺丰还不具备核心的零售能力,这是顺丰零售做不起来最主要的原因。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顺丰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