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巷战带来无法避免的价格战
对于便利店在北京很多城区重商圈、轻社区的情况,有分析人士表示很正常,很好理解。毕竟国贸、望京、中关村等热门区域代表着人流密集、市场机会多,同时这些区域的消费者也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而商家优先选择这些热门区域,符合正常的市场规律。
但是,这些热门区域对便利店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一定密度,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就会不可避免地遭遇价格战。这一点,在便利店密度较高的上海地区就曾频频出现。
根据相关报道显示,今年初上海全家便利店推出了全新的便当系列,价格集中在8.8元-15.8元之间,而且平均价格在原有基础上下调了30%-40%。此举很快就引发了友商的回应,便利蜂方面随后表示,将在华东市场推出为期14天的盒饭“买一送一”促销活动。顾客在便利蜂实付多少,通过官方APP或小程序就能返同等金额代金券,有效使用期为3天。此后,“超低价便当”引发的连锁反应继续在扩大。
随着北京部分热门商圈的便利店密度不断增加,这样的价格战也将随之出现,而且基本上都会体现在一些同质化程度高、客户购买频次高,日常刚需较大的食品、快消品上。但是价格战显然不符合正常的商业规律和逻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是各方都难以接受的结果,特别是对便利店这种重资产投入的行业而言。
据了解,国内便利店行业最好的门店回本时间需要1.5~2年时间,差一些的可能需要5年,而一旦超过5年还无法回本的话,可能就会面临关店的命运。
另外,价格战对于运营企业的伤害是长期且深远。对此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曾表示,价格战是便利店关门的前奏,美国7-11被日本7-11反向收购,以及其他一些知名连锁企业的倒闭都是源自价格战。对于便利店而言,应该比拼的是同样的成本如何做出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商品价格越低越好。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目前的便利店巷战,除了价格战似乎别无良策。
热门商圈扎堆开设便利店,显然是一个风险极高的选择。而互联网巨头旗下的新零售小店,更是以非常快速且密集的节奏在开店,甚至出现了很小范围内两家相同品牌便利店对峙的情况。在懂懂笔记之前的《新旧零售小店“巷战”》一文中就曾对此有相关案例分析。
这些新零售小店作为互联网企业重视的项目,自然会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扶持,但是蒙眼狂奔的结果很可能会迎来反思和调整。此前,盒马鲜生位于苏州市昆山吾悦广场的门店宣布于本月底正式关店的消息,就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
或许,盒马鲜生的首次关店可以视作线下新零售狂奔之后的一个调整。由于此前过分追求发展速度,导致一些盒马门店出现服务水平、商品质量下降,品控管理松懈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这不仅仅是盒马鲜生一家需要反思和考虑的问题,所有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线下新零售项目,以及那些迅猛扩张的连锁商超企业,都需要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思考如何真正做到科学选址、品控保障、永续经营的问题。
盒马鲜生近期提出了“填坑”这一话题,并开始对此前的扩张模式进行反思,这也意味着整个行业或将进入冷静期,开始反思以及调整。
(来源:懂懂笔记 作者左岸)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