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实:如何解决用户端更大流量进来?
杨俊:这个行业的流量端,我称它是网格化的流量,它不是全网流量,全网流量是开发了一个APP,可以到处打广告,把用户吸引过来。比如京东就是全网流量,不需要在乎用户的地域,有快递就能履约。
社区拼团是不行的,所以和团购、外卖很像,团购、外卖,都是网格化,只是每个网格大小不一样。团购是城市化的网格;外卖更不一样,外卖是一个中心点,是半径五公里的蜂窝;社区拼团是更窄的网格,一个小区,最多可以覆盖周边的四个小区。
找适合的团长,是行业当中都很难的事情。所以早期的流量获取就很尴尬,因为全网格化的流量没有办法利用,难度会更高,但价值也很大。
见实:松鼠拼拼的用户画像有怎样的特征?
杨俊:用户画像,其实跟同行都一样,这事情跟同行没有什么区别。要理解的是,很多平台刻意讲差异性,但在我眼里,大家就是在挖金子,无非就是拼谁挖的多,挖的快。模式上都一样。拼的就是组织能力,如何决策正确,不犯大错,尽量少犯错,把这个事情搞成。当年外卖有差异性吗?打车有差异性吗?没有的。
见实:是团长决定卖什么,还是你们决定卖什么?
杨俊:团长不是组织者,卖什么东西不是团长决定的,还是我们自己做决策。
见实:目前松鼠拼拼的团长能拿到多少?
杨俊:总销售额的10%。
见实:商品的推荐是根据什么?
杨俊: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城市规则推荐。但未来,希望能够按照社区的需求推荐商品。因为每个社区确实需求不一样,运营的颗粒会更细,但远还没有到解决这一步的阶段,目前还是解决城市这个维度。未来业务量到了一定规模,整个系统的建设,大数据的研究程度,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的运营。
见实:松鼠拼拼在选品上瞄准的是哪一块?
杨俊:充分体现性价比,迎合主流家庭的主流需求。主流家庭的主流需求在任何时代,他们追求的都是性价比。
见实:如果让您选一个对手,您认为谁可以值得你们拼一拼?
杨俊:我心里肯定有。
见实:目前,有小团队有找你们谈收购的吗?
杨俊:找过我们的有几十家。我认为找我们的人还是有远见的,但还是有很多团队不愿意并购;现在很多团队预期太高。现在很多求并购的公司,他们都花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在做这件事。
目前并购价格炒到了销售额的1.5倍到2倍,也就是月销售额假设是一千万元,要花一千五百万元到两千万元去收购。而且还只是月销售额,他们没有利润,并购太贵了。
见实:做生鲜生意损耗过高,毛利低,所以有种看法认为现在社区拼团的模式,很难实现盈利。
杨俊:这就是商业模式本质问题,这个模式不是传统的直营电商,损耗高,在我们这里不是这么回事儿,损耗高是因为以前做库存,先采后卖,生鲜当然损耗高了。
比如你买了一车苹果在那等卖掉,那一定很痛苦。我们是先收了钱再去买,当然损耗小。以前是要猜用户想要什么,而且猜完之后还要下一笔大订单先做库存,比如生鲜品类,在仓库里面发生了变化,造成的必然是损耗过高。
见实:现在损耗控制在多少?
杨俊:损耗在1个点出头。
见实:分享一下踩过的坑,哪些让您记忆最深刻?
杨俊:我们最开始踩过一个坑,就是因为之前没有理解这个业务本质,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先建仓,其实去开发一个区域或者城市,先建仓才行,最早的时候都不知道,我们把消费者拉来了,货也卖出去了,后来发现没地方分拣。后来,有些城市在早期都是在露天场地上完成的分拣、包装这些过程。所以,卖货一定要有仓。这都是边干边学习的一个过程。
见实:进入到这个行业做这件事情,有哪些是超你们预期的?
杨俊:成长速度超过我们的预期,所以去年年会也提到这一点,我们只用了六个月时间干了美团早期十八个月的事情,体现在融资规模、员工数量,业务规模,订单数量。
见实:这个行业三到五年期间,可以替代多大比例让线下交易的消费者挪到线上来?
杨俊:三到五年,至少30%。
见实:近期有需要实体店的支撑吗?
杨俊:暂时还没计划,现在我们把增长最强劲,用最健康的方式(半年时间内,在相对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情况下,或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单城市赢利),能干好就很不错了,初创公司没有办法搞这么多东西。我认为超长期一定会尝试开店的业态。
其实还是回到消费者需求的层面,有些消费者就希望到店摸摸拣拣,看到东西再买,尤其是特殊的商品,就愿意去摸一摸。这也正是为什么电商没办法完全消灭线下的原因。
但我们先用互联网方式采集到用户画像和更大更多的消费需求。未来我们就算尝试这个业态,解决的也是效率。松鼠拼拼未来一定是靠大数据驱动的公司,比如开店要找有经验的店长,但经验一般只能起到60%的作用,上升到90%,要靠科学。开个店,如何知道这个社区的消费者喜欢买什么,不喜欢买什么,所以先用互联网方式扫一遍。
见实:当初您为什么想做这个行业,开始是如何发掘发现这个市场的?
杨俊:我们团队,其实在微信生态下研究了不少的机会,看到这个机会,还是源于长沙社区拼团的业态出现了异常的繁荣。现在,大家基本公认长沙是社区拼团的发源地。
我们也去长沙前前后后考察过两个月,从供应商到团长到用户,做了深度的交流。交流下来,我个人是非常兴奋。兴奋之处主要是两点:第一点,这个市场本身,我认为是没有被电商改造过的。以前这部分需求大家都在线下场景得到满足,到店买,现在可以在网上买;第二点,是我自己当时的判断,其实社区拼团的兴起和长沙没什么关系,不是只有长沙地区能干,而是有普适性的需求在这。长沙可以,南昌可以,甘肃也可以,长春也可以。
我交流的时候经常跟大家说“这个市场是围绕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场景”,尤其是成家的,每天家里买东西的消费场景。这是市场正在走向线上化的进程,势不可挡。
现在看社区拼团行业,以及周边行业,有大量的初创公司或者模式,其实都在做线上互联网化进程的一部分。但社区拼团,增长最强劲,也是最健康的,而且覆盖度最广。这也是我们去选择干这个事情的重要原因。
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郁闷的地方是什么呢?创业者只能选一个。跟投资人不一样,投资人可以说这个好,另一个也好,那就全投。但创业者没办法,一定是挑出来最好的,四五年,甚至长达五到十年,我只能赌一件事情,所以只能挑一个。
见实:做社区拼团和您美团的经历有关吗?
杨俊:跟美团没关系。我认为只是刚好跟美团外卖很像,甚至跟滴滴打车也很像。当初还是要看社区拼团行业到底能发挥什么样的价值。有几点非常契合:第一,是一个非常确定性真实的需求,因为是一个家庭日常的生活消费的场景,每天都有买的需求;第二,是一个没有被互联网有效改造地需求场景;第三,是一个巨高频的场景,消费频次比外卖还高。回到最普通的家庭来说,他们点外卖的需求很少,宁愿自己做饭。
见实:为什么以前菜市场没有被改造成功,现在可以了?
杨俊:很真实的原因是,以前的一些创业公司,甚至一些大公司,把买菜的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他们只是把消费者买菜的需求附加了一个配送服务;也就是说以前只提供跑腿服务,我认为这个事情是不对的。
作为以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场景,尤其以生活化为主的消费需求,想要用互联网方式改造它,就一定要涉及供应链——选品、采购、配送环节,不可能只做配送环节。
如果还只是跑腿服务,这种模式下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商品定价会高出正常市场的价格,那么用户付出的成本自然就会高,老百姓肯定不愿意持续买下去。很简单的道理,菜市场卖货的人要赚钱,配送也要赚钱,最后到商品定价的环节,商业模式上自然会把这两个利润都留出来。假设,菜市场的某菜品只卖五块钱或八块钱,中间再附加一个十二块钱的配送费,消费者肯定不干。
为什么现在可以了?现在这个行业,从选品到采购,到配送都做了,还卖八块钱,事情就成立,相当于平台端只赚一份钱。毕竟老百姓也会认为互联网方便,和自己去菜市场买相比又差不多,自然愿意买。所以这个行业一定要涉及供应链,苦点累点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商品定价老百姓才会持续性接受,商业模式才得以成立。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干这么苦的活,所以没做成。前期有钱烧可以玩,但没有钱烧了呢,最后都要靠自己赚钱。
另外,我们实地考察之后,主流家庭生活的日常消费支出是非常低的,比如每日优鲜上的蔬果,普通老百姓不会买的,因为太贵。主流家庭的主流需求永远是性价比,任何时代都是这样。这也充分解释为什么在汽车行业会有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定位,有卖宝马奔驰的,卖保时捷的,有卖布加迪威龙的,但高端车只是切了很小一部分人群的需求。最牛的汽车企业还是丰田和大众,性价比高,所以主流家庭的主流需求永远是性价比。
互联网化的进程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把巨多的费用支出和成本,让计算机来承担。传统企业的事情是人干的,互联网企业中长期是计算机干的,改变效率的提升,及经营成本的降低。
这是整个时代的机会,为什么所有的行业都要会互联网+,大多是因为红利,不断通过技术让计算机完成人工干的事情。为什么我们开发建设信息系统非常重要,未来一定会极好地发挥出降成本提效率的作用,而且不会犯错等更多优势出来,这也是信息化革命一个大的前提。过去类似的行业,比如团购、外卖、打车都是这样。早期都是靠很多人来驱动,但慢慢系统化建立起来之后,大部分事情都系统化,让计算机干。当然未来AI牛了再说,强人工智能还远。
(来源:见实)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松鼠拼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