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比传统零售有效率上的提升,才算真正的新零售。这些提升要反映在职能上:
成本是否更低、物流和交易是否更有效率、产品展示是否更加充分、是否更加有利于信息沟通。
商业经营的是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在营销上,施炜老师把它总结为认知、交易和关系的三度空间,刘春雄老师基于三度空间,创造出了属于他的新营销体系。
不管是新零售,还是新营销、新品牌,其新在于不但能提高认知和交易的效率,还能把三度空间进行打通,至少做到部分融合。
我们说电视是传统的媒体,是因为它是单一的灌输性传播管道,是大喇叭,只能提供认知,难以提供交易和关系(电视购物别论)。
我们说商超是传统的终端,是因为它是单纯的购买场所,在建立用户关系、传递沟通信息上效果甚微。
不管是早年的商超扩张,还是后来的疯狂电商,或者去年火热的“新零售”,都无法动摇夫妻老婆店的市场地位,因为小卖部天然就具有跟周边顾客的关系优势。
这点上,小卖部倒比盒马们更接近新零售。只要熟人社会下的社区存在,夫妻老婆店就会一直有竞争力。
而拼多多通过拼团方式,把社交流量跟交易流量打通,这才更像是新零售。
宜家通过宜家效应、场景体验加强了跟顾客的关系,COSTCO深度的会员体系,是绑定顾客的有效方式。
这些手段很老,但本质很新。
零售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零售主体缺位”,过路费人人爱,就是不愿面对最终用户卖货。
离顾客最远、最不擅长卖货的生产商,只能撸起袖子自己干,虽然他们对终端资源的掌控力度最差,效率最低,但是没办法:
自己生产的货,含着泪也要卖出去。
但是,零售终端的四大职能:物流(含交易)、产品展示、信息传递、消费者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传统零售重视物流、交易和产品展示,而新零售则更加注重跟顾客关系的建立,即更加重视信息传递和消费者教育。
2016年文章中的观点:
从物流运营到信息流和物流的复合运营,针对产品进行最有效率的信息流和物流的零售终端组合,这才是新零售思维。
某品牌医用级的牙膏、漱口水,围绕着深度终端——医院、诊所来布局零售渠道,没有买路钱、没有“苛捐杂税”,成本低,收效高,前段时间听该老板反馈,效果非常好。
形式很古老,思维上却是真正的“新零售”。
我们看到的“新零售”不行了,是那些戴着“新零售”帽子,骨子里落后甚至是开倒车的“新零售”不行了。一些所谓新物种,其实是基因变异和乱组形成的怪胎,也就是模样吓人,很快就会淘汰。
而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新零售,要么已经证明成功,像宜家、好市多,要么在探索的路上已经颇有收获,如拼多多,还有的正进行有益的探索,如社群零售。
零售主体不能缺位,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需要更有效率的融合,认知交易关系三度空间需要打通,那些代表着低效、渠道霸权、开着历史倒车的“老零售”们,是快到清算的时候了。
(来源:公众号“老苗撕营销”)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