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记者来到位于静安区西康路路边的一家门店,发现它更像是增加了自助结账设备的便利店加咖啡厅———店里摆放了桌椅,设置了休息区,并把咖啡和便当作为一大卖点。在休息区,不少人买了咖啡或者吃的后坐下休息,人气还不少。
这家猩便利店里有两位店员,一位负责整理货架,一位负责收银。据了解,最初时,还有专门的店员站在货架边,负责向顾客介绍如何下载猩便利app,然后按照流程实现自助购物,但现在可以把商品带给收银员,然后出示微信钱包或支付宝钱包的二维码进行付款。
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大部分人都使用微信或支付宝进行消费,也有少数顾客直接支付现金。从这一点看,这已与普通的便利店没有差别。不过,据店员介绍,现在使用app消费的顾客也不少,因为部分商品会有app付款的专属优惠,另外app上还推出了外卖服务,把咖啡和便当配送上门。
一年40亿元投资换来昙花一现
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AmazonGo,让无人便利店这一新零售业态进入公众视野。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无人零售货架累计落地2.5万个,无人便利店累计落地200家,无人零售这个新风口全年共吸引总额超40亿元投资。
但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无人零售从惊艳亮相到黯然离场的时间是如此之短,隔年就频频传出倒闭、裁员、融资受阻、撤点等一系列负面消息。
除上述提到的品牌以外,成立于2015年的邻家便利店,曾被视为无人零售行业的黑马,但在2018年,邻家母公司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突然发布告知函,168家门店全部倒闭。而2018年最被市场看好的GOGO小超,则成为全国无人货架行业中第一家倒闭的企业。
光靠新鲜感难以长久
无人零售被资本看好之时,业内曾有声音称,“如果无人便利店始终不能盈利,迟早有一天,资本狂潮会逐渐退去。”不曾想,一语成谶。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人零售当初受到资本的追捧,是因为共享经济的热度降低后,资本亟需追逐下一个新热点的需要,但不管零售行业如何发展演化,都离不开成本、效率与体验这三个关键词,而无人便利店在这三个方面做得还不够。
据了解,在无人便利店的实际运营中,需要在场景贴合度、库存丰富度、存货容量、补货成本、覆盖用户数之间找到最优的平衡点。但前期,很多无人便利店项目进行的是没有质量的数量扩张,使得前期花钱效率太低,模式不可持续,而且无法给用户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服务体验。
事实上,手机扫码开门、自动识别结算,甚至可以“刷脸”进店和付款,无人便利店在初期确实让人感到很新鲜,但是体验却并不怎么好。有消费者在体验后表示,“刚开始觉得手机扫码就能买东西挺好玩,但时间一长每次买东西还要掏出手机扫码才能进店感觉挺麻烦。”
无人便利店反而不是那么“便利”,消费者的光顾次数可想而知。对于无人便利店遭遇的窘境,业内人士认为,其核心不是“无人”,而是“便利”和“产品”,但目前的无人便利店和普通便利店相比,只是少了店员,其他方面并没有改变。此外,无人零售店只是线下渠道的一种补充,由于租金和技术不完善,很难实现规模化。
(来源:东方网 叶赟)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无人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