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包裹在新零售光环下的,是一颗滚烫灼热的微商上岸之心。
资本寒冬下,伴随着一众提供增值服务的互联网创业泡沫破灭,涉及大众生存需求的行业反倒成了香饽饽,2018年上半年教育赛道投资火热,2018年下半年社区团购创业井喷。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下半年,社区团购融资额高达40亿,巨头也开始入场布局。
社区团购这门生意,即是基于社区为半径,以生鲜为主要零售产品,SKU基本维持在100以内,主要运营阵地在广阔的二三线城市,并且在不断下沉。
其运营链条分为两端,一端由平台负责采购、仓储、品类管理和干线物流,一端由团长负责通过微信群拉新和商品营销,并作为商品提货的最后一站。
这种模式主打“爆款+预售+团购”的轻资产重运营路线,以微信自有的流量池为运营中心,通过调动社会闲置资源的方式,利用线下的熟人关系网,以达成最后一公里的近景零售。
说起来,社区团购并不是一个多新鲜和复杂的生意,在它身上你能看到很多模式的影子,有拼多多,有京东,有58到家,还有盒马生鲜等。
而促成一切模式拼贴组合成一个被追逐的商业模式的,却是微商大军打下的社交电商的底子,而因为多级分销的模式始终未能得到官方正名的微商部队,也正好借壳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螳螂财经在采访时就有微商直言:“社区团购的很多团长就是微商直接过来的。”
团长作为撮合交易的重要一环,一般由社区内部的便利店店主或者时间充裕的业主担任,最重要的能力自然是微信营销,经过多年发展和训练的微商大军,无疑是最适合干团长的天然群体,并且团长之间不设层级,都是和平台直接对接,规避了多级分销的风险。
规避O2O的一地鸡毛,社区团购的三板斧怎么样?
早在2015年,国内就已掀起一股社区O2O创业的热潮,社区团购就是基于此的升级,但今天的创业者更愿意称之为社交电商,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几年前那一地鸡毛的关联遐想。
在追星赶月的互联网时代,三年已算时过境迁,用户习惯、团队实力、资本环境都已变化,他们应该是发自内心地认为,今天的“千团大战”一定不会陷入曾经社区O2O的相同命运。
如果真要说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就是社区团购有了安身立命的三板斧。
一是微信赋予的流量池。所谓社交电商,“社交”才是要强调的核心,这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免费流量,在流量日益昂贵的今天,增长黑客、社交裂变被视为新的出路,拼多多是如此、瑞幸也是如此,一个个都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规模崛起。
二是都瞅准了生鲜的万亿市场。生鲜是典型的高频刚需,比几年前那些奇奇怪怪的社区O2O项目精准得多,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20%的毛利率,一半要支付给团长佣金,一般要覆盖运营成本,基本谈不上什么利润。但说白了,生鲜只是个引流的手段,后期说不定还可以卖卖面膜、玩具、家居用品等日用周边,品类还可以拓展,这就要靠想象力了。
三是团长,社区团购公司和团长之间更多是合作而非雇佣的关系,团长并没有底薪,完全依靠商品销量提成,这种关系既保持了灵活度,也较为脆弱。
社区团购之所以火爆,还能在资本寒冬下上演一个“千团大战”,和其门槛低不无关系。以前社区O2O创业还需要拉上几个程序员开发一个app,现在直接用微信。以社区团购发源地长沙为例,2018年下半年,长沙涌现出200多家社区团购公司。他们规模很多都不大,建上几十上百个微信群,就可以去中部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长沙红星批发市场转一圈开团。
不难发现,现阶段社区团购的创新更多的是模式的组合拼贴,它既没有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也没有丰富产品的品类,也没有缩短物流的距离(当日下单隔日送达),仅仅只是将产品上线,还要依赖微信的渠道进行传播,本质上还停留于一种拉新促销的营销手段,玩的还是“流量逻辑”。
正如天图资本管理合伙人冯卫东所言,“无论是现在的社区团购还是之前的团购都不是一个真正的品类渠道,这只是一种营销拉客的方式。”
如果说新零售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能力提升销售、服务和供应链等方面的效率,从而倒逼整个零售行业的底层逻辑变革,那么社区团购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但对于创业者们而言,社区团购还仅仅只是开始,后面的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反向C2M定制化生产、优化供应链、定制服务才是故事的重心。
说白了,社区团购是要通过生鲜团购的消费习惯培养来建立渠道信任,先大规模引流再精细化运营,这依然是最原始的互联网思维,关键是在今天的环境下还行得通吗?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社区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