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还大火的共享单车,如今只剩下了一地鸡毛,有的卖身了,有的跑路了,有的艰难求生!
那么,餐饮业的共享厨房怎么样了呢?
有商户说,“共享厨房就是外卖‘二房东’,专门来割韭菜的,是外卖小白遭遇的三连杀之一!”
但有商户却说,“共享厨房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开店成本直接降了九成!”
众说纷纭,这个共享厨房,到底是来薅羊毛的,还是来切实给餐企福利的呢?
融资6亿,它凭什么吸金?
共享厨房行业,自2015年诞生起,就不缺资本。这不?2019年1-2月,又来了一波投资小高潮!
1月,黄小递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
2月,熊猫星厨获得5000万美元C轮融资,折合人民币3.36亿;
2月,吉刻联盟被收购,收购方为Uber前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创建的新公司——云厨房(Cloud Kitchens)。
要知道,熊猫星厨、黄小递、吉刻联盟、食云集是共享厨房领域的主要玩家。
小编简单统计了这4个品牌公开融资的信息,发现至少有6亿资本涌入。
共享厨房为什么能频频收获投资呢?
首先,它开店成本低。有人称“可以用开1家街边店的成本,开10家共享厨房的档口店。”
其次,它办证快、开店快。在一线城市,开店前得先做好准备,因为光办证这一项,可能就会花掉你2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但共享厨房就不同了,领着设备和员工直接入驻就好了。
解决了做外卖的2大难,这就能打动不少外卖商户。
现在,共享厨房的商户已经有成千上万了。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几个主要玩家的共享厨房门店加起来,已经有500家了,假设1家门店聚集着15家商户,商户规模也有7500家了,这还不算那些不知名的,和还在扩张拿地的。
不过,在一线城市“发芽”的共享厨房,现在,也还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
4家知名的共享厨房品牌,全都集中在北京、商户、杭州等。
这是因为一线城市租金高昂,商圈资源极其有限,再加上外卖大热,一线城市对共享厨房的需求更大,二三四线城市对它的需求恐怕就没那么强烈了。
共享厨房,将面临5大盈利模式困境
共享厨房是外卖领域的一个小分支,它要想活下去,得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这点对共享厨房品牌本身、对餐饮商户都很重要。
1难:纯外卖商户占大头,但纯外卖难活
“共享厨房”,顾名思义,是以厨房为主,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共享厨房品牌,都是纯外卖的模型,只有极少数的品牌设了桌椅,有堂食。
即便设置了堂食,也是只有堂食的座位,而没有堂食的客流,堂食也很难做起来。
2年前,职业餐饮网报道过一篇《纯外卖必死!》的文章,当时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但随着外卖平台抽成的提高,“纯外卖难活”已经成为了餐饮同仁的共识。
当衣食父母——外卖都不好活时,共享厨房又该如何盈利?
2难:本质是“二房东”,但也难持续
共享厨房,其实和前几年流行的共享办公室,本质是一样的,做得都是空间租赁的生意,也就是“二房东”。
只是,随着经济寒冬的来临,共享办公室行业已出现了颓势,氪空间被曝裁员,优客工场被曝未退押金。
那么,共享厨房能当好“二房东”吗?
不见得。
以熊猫星厨为例,入驻费用有2大块,一是房租,二是入场费,区域、位置不同,每个档口的价格不同。
以北京四环边朝阳区的酒仙桥商圈为例,20平的档口,房租1万6左右,进场费1万8左右,除此之外,外卖档口签合同时还有3万的食品安全保证金,如果商家需要代运营服务,则要和专门负责这一块的人签订合同,费用另算。
在这种模式下,要增加营收,就得不断地扩张,不断地招募外卖商户。
而,也有商户表示,共享厨房的租金最后算起来,其实并不低。那么,共享厨房对外卖商户的吸引力又有多大?
再则,前面也提到,餐饮商户入驻共享厨房,一般在一线城市,特指北京、上海,最多加一个杭州。
第一,这些城市的租金高;第二,这些城市的商圈资源极其有限;第三,这些城市,人口多,外卖需求也更大。
这样就代表,共享厨房很难下沉到二三四线城市,市场相对较小,这样,如何迎来爆发?
3难:外卖代运营服务,不是刚需
很多共享厨房,都会推出外卖代运营的服务。
但有2个问题:
1)有些问题是临时性的,商户并不总是需要外卖代运营;
2)做外卖代运营的那么多,商户并不是非要用共享厨房的;
也就是说,共享厨房品牌提供的所谓“外卖代运营”服务,并不是商家的刚需。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共享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