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饿了么加入阿里的不久后,阿里宣布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成立了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而饿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务资源和即时配送能力,结合口碑的商家服务体系,便可以将“到家”和“到店”两个场景合力推动餐饮数字化升级。
随后,饿了么还把之前收购的百度外卖,升级为“饿了么星选”,主打高端餐饮市场。这也可看成是饿了么面对美团的成功上市而打出的反击战之一,而且当天,美团的股价大跌6.49%,总市值已跌破3000亿港元。
其实,饿了么利用行业升级来应对美团可不止这一招。据了解,淘宝为饿了么提供了默认入口,且饿了么加入了阿里自家的“88会员”体系;星巴克携手阿里,通过饿了么提供线上配送服务;饿了么首战“双11”、“双12”;饿了么推出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
饿了么似乎在下一盘大棋,这对美团来说,压力是比较大的,毕竟饿了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有阿里的大力支持。
但事实上,美团的“超级平台”的价值已有进一步的提高。目前,美团涵盖了餐饮外卖、酒店旅游等200多个品类服务,覆盖了2800个城市。据2018年财报显示,美团的餐饮外卖与酒旅两大主体业务合计实现了盈利。
总的来说,美团与饿了么的实力都不可小觑,当阿里的矛遇上美团的盾,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是饿了么打破现有的外卖格局,还是美团守住自己的外卖市场份额呢?这就看它们在数字化战场上的表现了。
剑指存量市场:美团与饿了么的数字化大战鸣枪
其实,美团与饿了么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2月)显示,虽然网络外卖用户规模高达3.6亿,但用户规模增速有明显的放缓趋势,并且外卖使用率的增速已经不是盲目增长的阶段了,外卖市场已经进入存量阶段。
随着人口红利的见底,这两个玩家之间的人口、流量竞争转化为数字化升级的竞争,但它们的思路不同。
从饿了么、美团的战略方案上看,数字化布局已经成了外卖下半场竞争中的关键性节点。饿了么CEO王磊也曾表示,下一步与美团外卖竞争的关键在于数字化的升级。
2019年开年之际,饿了么就宣布了暖冬计划,其中包括实行“3个100万”目标。即帮助100万线下商户新上线;赋能100万商户数字化升级,推动行业进入数字化红利时代;新增100万就业岗位。
据悉,饿了么的暖冬计划率先在广东“落地”,将首批为2000家中小商家费率下调3%。很明显,背靠阿里的饿了么试图回归烧钱竞争,有一点要清楚,阿里本身在数字化、科技化方面就有一定的优势,所以饿了么可以挺直腰杆来降佣金。
可见,利用阿里生态来拖垮美团可能是饿了么目前的心态,但美团这个对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应付。
为了应对饿了么的“暖冬计划”,美团2019年将投入110亿,助力商家数字化的升级,包括营销服务、配送服务、IT服务、供应链服务、经营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另外,美团长年占据较大的外卖市场份额,以及美团在B端业务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自身底气还是比较足的。
面对这两家的出手,商家会选择谁,还不能这么早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饿了么要想打入美团的腹地,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这并不等同于不可能的事,毕竟数字化大战才刚刚鸣枪,结局走向如何,还不可预料。
只不过,饿了么和美团二者之间免不了会有一场激烈的战争。或许在这个领域上,难以出现多家共同发展的局面,更有可能是一家被一家打败或收购,再也无翻身之时。
来源: 刘旷公众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美团 饿了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