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1397.78亿元,较2017年增长66.73%,社交电商开始争做零售电商行业中与平台电商、自营电商并驾齐驱的“第三极”。
从社交、娱乐到购物,中国人的生活被社交产品「包围」了。而对于生长在社交平台上面的品牌商家、经销商和用户来说,无论是开往娱乐的汽车,还是开往社交的火车,最终都会变成购物车。
平台混战,开启新一轮跑马圈地
据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网民数量为2968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3.8%,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在手机网民方面,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人,2018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数量为3509万人,与2017年相比增长4.7%。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机网民占网民数量的比重持续攀升,2018年占比已高达98.3%。
随着移动设备全网普及,电商逐步渗透大众人群,流量红利宣告终结。艾瑞咨询和国泰君安证券的数据显示,中心化的传统电商市场遵循二八原则,小部分的头部品牌占据了平台大部分的流量,获客成本水涨船高,已经超过200元/人,同时单一的购物场景使得传统电商的购买转化率也远低于社交电商。
传统式的电商模式已无法再度刺激市场,而拼团式购物似乎打破了单向购买场景,从中心化购物场景向去中心化购物过渡,使得每个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开团的购物主,而这也产生了以社交属性为场景的kol为主的网红经济。
通过头部大号带动购物风潮,一方面,kol带动更多私人流量向平台方流动,以裂变式增长拉动非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平台方凭借社交网络建立起的流量体系,使得商家们可以降低货品单价,创造“薄利多销”式输货通道。
“拼多多小程序上线后不到半年,就疯狂吸粉 1 个亿!”,曾被人诟病拉低消费层次的“拼团购”拼多多,用数据证明社交电商正在打破电商边界,重新拉动电商增长点,而拼多多的成功范例,也迎来行业集体式复制。
2018年,淘宝网推出“淘宝特价版”,这是一款边赚边省的特价购物App,货源来自淘宝、天猫平台的优选折扣商品,邀人领红包,购物有奖励。京东拼购则在3月启动招商大会,通过拼购价及社交玩法,刺激用户分享裂变,借此实现商家低成本引流及用户转化。
社交电商突破“防御层”,另辟生存通道
根据商务部统计,2020年预计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9.6万亿,报告预估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占到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的的31.3%。
大而全的综合性电商在流量体系壁垒构建后,貌似难以再撼动根深蒂固的市场地位,而社交电商崛起,无疑给了市场一注兴奋剂。各大电商以社交为切入口开始撬动沉浸久已的电商市场,一方面,以“拼多多”拼团式电商迅速崛起,借助庞大微信社群建立起的基础用户,在粉丝拼团群体内形成裂变式传播,另一方面,以内容为主的分享型电商,通过对UGC内容塑造以及个体商家扶持,鼓励个人博主分享、传播内容,形成个人流量池。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