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被虾吃”
2015年10月8日,与美团网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新美大。有业内人士表示,在那个节骨眼上,两家企业都有能力单独完成融资。但双方都认为是时候结束激烈的竞争,回归到理性运营。事实上,这种说法相对官方。要知道,彼时双方用户的重叠率并不高,只有不到15%,其中美团用户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大众点评则更多在一二线城市。
就当时格局来看,美团成立后不久虽然面临了严重的资金不足,但在千团大战中,因王兴并未选择大肆烧钱,而是以稳定的广告收入赢得了资本支持。不久之后,易观智库数据显示,整个市场份额上,美团占51.95%,大众点评占29.5%,百度糯米占13.6%。当行业内老大和老二激烈竞争的时候,市场极易出现低端补贴、无序竞争,从而忽略产品和服务,因此当时的合并也被解读成“经济规律”,正如滴滴和快的。
据后来人爆料,这场交易得到阿里、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其中,红杉资本在合并中更是起到关键作用。这或许也意味着,这是一次不得不打的战役,更是一场仓促战役。而这些问题从双方后期人员的整合困难、联席CEO制度不足一月即告破产中不难窥探。不过,一战过后,在团购市场上,美团基本再无敌手。百度糯米作为第三者,也只能看着新美大绝尘而去。
挥泪离场
商业社会永远是一场规则游戏。如今,大众点评的原创始人张涛正在逐渐消失在公众眼中,偶有零星报道,也是关于当时合并案的回顾。
当年合并消息宣布后不久,网上曾流传出一张张涛抱头痛哭的照片,引起诸多网友唏嘘。照片中张涛穿着蓝色衬衫,外套一件橙白相间的大众点评工服,抱着其他创始人痛哭。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大众点评一场名为“致敬老男孩,青春不散场”的散伙饭活动,而这个内部活动正是发生在美团宣布新的人事任命之后。
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发声明,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形成现在的美团点评。根据当时约定,双方人员架构保持不变,并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新公司实施Co-CEO制度,王兴和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但两个月后,张涛发内部信称,将不再担任新公司联席CEO,转任董事长,撤离一线。随后,经历一系列调整,大众点评原来的高管李璟、王雨、吕广渝相继离职。
2018年11月,美团点评再调整组织架构。新组建的用户平台由黄海和王慧文共同负责;任命张川为到店事业群总裁;任命王莆中为到家事业群总裁;快驴事业部由陈旭东负责;小象事业部由陈亮负责;LBS平台由王慧文负责。而以上这些事业群的负责人基本都是美团方面人员,大众点评原高管没有接管任何事业群。
2019年1月16日,天眼查数据显示,大众点评主体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等原股东全部退出,新增王兴和穆荣均。变更后,王兴占股95%,成为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并担任监事一职,法定代表人则由美团联合创始人穆荣均接任。换句话说,大众点评如今已经完全归美团王兴所有。
十几年的奋斗成果,终究落入他人之手,难免令人唏嘘。而作为创业者,从创业之初便开始谋划全局,从各路人马的入局、对局、破局甚至终局,任何的闪失,都会面临散局的危险。现在的“新美大”,始终美团在前、大众在后。
沦为弃子?
从合并后的情况看,大众点评虽然在公众的口碑越来越好,但在美团的位置越来越淡化。
新美大之前,互联网世界里最大两起合并案,滴滴与快滴、58与赶集,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市场更大、用户更多的一方,即滴滴和58成了新公司主导势力,而另一方的品牌都被弱化,快的发生在一年之后,赶集则几乎立刻被执行。这样的结果是否会是点评的终点?点评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赶集或者快的?
事实上,在滴滴和58的两起合并案中,不管是从商业模式、主营业务、成本结构来看,合并双方互为对方的镜像。因此留一个舍另一个是可以强化规模效应和减少内耗的。反观大众点评和美团,两家原本的业务其实并未完全重合,美团偏向于团购、外卖、酒店、电影票等的销售,而大众点评包含团购、优惠、在线预定点餐三个方面,团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现在的美团,业务范围已经几乎完全覆盖掉大众点评,而大众点评可能最大的价值在于用户对商家的评价信息UGC,这也正是导致此次风波的主要因素。那么未来美团是不是会让大众点评一直一直独立下去?商界的打脸和反转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且用且看。
有人说,BAT之后,TMD将是互联网创业者的上限,而TMD之后,将再无TMD。截至目前,美团点评的市值已经达到3215.98亿,而作为美团手里的一颗棋子,大众点评终究会何去何从,我们留待考察。
来源: 品途商业评论 作者: 融资中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众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