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潮落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清代诗人孔尚任在《桃花扇》中的这句话对无人零售行业来说,同样贴切。
无人零售行业的“危机”来得很突然。
2018年2月, GOGO小超宣布倒闭。之后,无人货架明星企业猩便利、果小美等纷纷陷入“倒闭疑云”。 2018年10月底,小闪科技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无人零售蹦出来的时候,全国应该有200多家,但是现在可能只剩下几十家了。当然,这当中并不包括单纯做无人柜的。”张坤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整个无人零售市场已经进入冷却期,资本也在观望。
在张坤看来,严格来讲,现在仍在挣扎生存着的无人零售基本已经不能算无人零售。“不少(门店)都雇佣了店员,这和寻常的便利店又有什么差别呢?”
对于行业在一年多时间内的剧变,零售领域不少人士将之归结在了创业者缺乏零售从业背景、盲目扩张以及成本高昂等方面。
王文华表示,2017年,大量初创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进行了盲目扩张抢夺市场,比如缩减营销人员成本和疯狂增加点位数量,导致市场里恶性竞争不断,点位价格遭遇哄抬,同时商品高损耗率、供应链的问题不断浮现,无人零售的弊端日趋明显。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扩张中的企业在这时应该停下脚步去调整供应链,提高整合能力,解决核心运营问题。然而各方面成本的不断上涨,比如线下点位费、损耗费,给企业的资金链带来一定压力。因此,很多尾部玩家开始退场,甚至部分巨头也由于协同效应不够强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消费频率无法提升等原因,开始退出无人货架赛道。
刘海清(化名)是2017年下旬进入无人零售行业的创业者。“2018年这个风口就过去了,我是起步比较晚的。”
他看着无人零售飞速发展,也看着这个领域陷入了“寒冬”。在总结原因时,他先向记者强调了众多参与者非零售出身这一背景。“无人零售的溃败是有原因的,做无人零售的这些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很少有出身传统零售业的,基本上是技术、文化传播传媒行业背景。缤果盒子的陈子林就是做广告出身。”
刘海清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缺乏相应的行业背景,这波无人零售领域的参与者们忽略了零售的本质,他们的盈利点也并不在零售本身。“他们的盈利点要不然是广告,要不然是大数据,要不然就是顾客关系管理。但是,脱离了零售本身是不行的。”
零售专家李维华也持有类似观点。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目前无人零售狂热褪去、理性回归,从业者终于意识到,无人零售的关键词是“零售”,而非“无人”。“很多人都把‘无人’定义为关键词,所以就误把自动支付、无人值守等作为店面亮点,却完全或大大地忽略了‘零售’这个关键词的真正意义,好奇心和新鲜感引发的生意是冲动和短暂的。”
此外,多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都提及了无人零售的致命难题:高损耗。从硬件上来说,无人零售最开始的模式为无人货架,但由于无法对消费者和派送员形成有效的监管,运营过程中,货架损货率居高不下。
“无人货架的损耗率很大,一些企业的内部报告显示,他们的损耗都达到了30%,甚至50%以上,等于一半的商品都被人白拿走了。所以,现在一些无人便利店都改成有人,原来是24小时营业,改成下午6点就关门。”刘海清告诉记者。
这名仍然坚守在无人零售领域的创业者说,2017年,无人零售商坚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雇用人工把RFID标签贴在商品上,通过该举动来防盗防损,并提高商品识别的准确性。但他也告诉记者,采用RFID技术带来的问题就是高成本。“上游的商品生产商不愿意为自己的商品贴RFID标签,只能由我们零售商自己做,否则如何实现无人零售呢?”
5、坚守
无人零售的巅峰暂时过去,但仍有部分企业低调生存着。
刘海清告诉记者,资本现在并未放弃无人零售。“一些产业资本还在进入,包括农夫山泉、娃哈哈等,现在都在积极发展这一业务。VC永远是干一两年就得走的,行业要发展,后面必须要有产业资本跟进。”
“去年(无人零售)起来的时候,就像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样,我们也变成了飞猪,但现在,幸好翅膀还没断,勉强飞着。”2019年1月初,“简24”便利店创始人林捷在一次公开场合向包括《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这样表示。
2018年9月,林捷在接受《零售老板内参》采访时曾坦言,其技术合伙人出走,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此后,公司开始裁员,并关闭了3家无人便利店。目前“简24”主要转型做智能货柜。
林捷说,2019年,将是智能柜爆发的元年。
记者注意到,目前,诸多产业资本入局的正是智能柜,比如美的就推出了小卖柜项目,每日优鲜便利购则是选择与腾讯云合作布局智能柜。
事实上,智能柜并不是新零售概念催生出的新零售形态。
“现在都改名叫智能货柜了,其实就是最早的无人售货机衍生而来,因为早年的无人售货机是投币的现在都是刷微信了。”刘海清告诉记者,在无人零售的多个形态中,2018年真正活下来的正是智能柜,很多快消品厂家认同了智能柜的发展,现在连夜加班加点的生产智能柜,生产线都不停机。
在业界看来,相较于无人货架,智能货柜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更高,且更加安全。从场景端来看,智能货柜的选择更为丰富。
当然,还有一些创业者看好整个无人零售未来的发展。
“我觉得一开始大家可能都在讲技术,但技术只是一个手段,选址、选品这些,才是运营的重点。如果大家能把精力都聚焦到实际的运营上,其实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发挥。”1月23日晚上,EasyGo未来便利店联合创始人王牧牧向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话。
王牧牧表示,2017年,其开设的一百多家门店都是全无人,2018年他已经着手在调整这些门店的运营,包括商品品类、供应链和线下推广等。“点位所在小区不同,情况也不同。有的点位适当加上地推人员运营效果更好,有的点位增加早餐、水果这些品类效果更好,所以2019年我们会更加细化发展。”
王文华最后指出,无人零售市场还将经历一定时间的冷却期,但行业未来仍可期。“头部企业可以在产品类别、产业形态和场景多样化上努力,重视精细化运营。一旦企业渡过转型期,技术和零售结合得更好,资源分配的效率提高,顾客的体验服务改善,资本将重新涌入,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来源:国际金融报 王敏杰 马云飞)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无人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