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股力量争夺社区零售市场
社区零售是个大蛋糕。继社区O2O之后,社区商业的互联网改造和升级在新零售概念下又重新归来,再度成为创投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实体零售、互联网电商、社交电商、社区拼团甚至地产物业等纷纷加大投资涌入进来。目前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零售门店和大量的社区生鲜门店,例如永辉超市、苏宁小店以及盒马鲜生等新零售门店。实体零售里两大突出业务——社区便利店和社区生鲜店,这两年抢占社区的势头非常猛。数据显示,2017年便利店增速同比达23%,增长1.2万家。区域社区生鲜头部企业如生鲜传奇、钱大妈等也是飞速增长。截至2018年9月份,生鲜传奇的门店数已达96家,按其规划,到2023年,门店数将突破1400家,销售额突破100亿。
二是社区拼团。数据显示,目前,已有数百家创业企业涌入社区拼团赛道,你我您、食享会、邻邻壹、十荟团、松鼠拼拼、考拉精选等纷纷获得千万到亿元级别的投资,红杉资本、IDG资本、GGV纪源资本、险峰长青、愉悦资本、真格基金等知名VC悉数入局。传统的互联网和零售巨头如阿里、拼多多、苏宁、永辉等也相继加入。
三是传统地产和物业公司。据亿邦动力了解,包括保利、万科、世茂、龙湖、绿地等开发商也纷纷入局社区零售。如碧桂园的线下社区店凤凰优选已开出1000家的规模。
四是以e家洁孵化的一心生活和58到家孵化的这一社区新零售项目为代表的O2O社区零售店。
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以不同姿态进入社区零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啥呢?云涛告诉亿邦动力,其相同点基本都是线上线下集合、主打生鲜高频产品、发力最后一公里,然而由于模式不同,在流量沉淀、供应链、本地服务和用户黏性方面又各有不同。
“社区拼团在流量沉淀方面比较有优势,而以一心生活为代表的O2O社区店主打服务,线下社区店和零售门店则有强势供应链。”云涛谈道。
物业+阿姨+精细化运营是社区零售重点
以一心生活、58到家孵化的新项目为代表,通过社区O2O店切入社区零售的模式,在云涛看来,行业前景美好,但考验也很多。
云涛告诉亿邦动力,O2O社区新零售门店要做好,必须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增强物业资源。作为拥有阿姨资源的一心生活和58到家来讲,拼的还是谁的物业资源多。“物业一般不会排他,会选择服务运营能力更好的合作。”
第二阶段是品类拓张。拼产品和服务能力,拼单位坪效谁做得好,谁服务能力好。
云涛认为,第一阶段增强物业资源需要一到两年时间,第二阶段扩品类、做增值服务也需要一两年。大概四五年后,这个市场就能分出胜负了。
那么,社区拼团是否也能做增值服务呢?云涛认为,主要以宝妈为团长的社区拼团,在完成数量拓展、聚集用户需求后基本就到天花板了,不具备拓展生活服务的想象力,不会做增值服务。他告诉亿邦动力,和主攻三四线城市的社区拼团思路不同,以一心生活为代表的社区零售是先主攻一二线城市,把中产阶级人群拿下,再携手物业往三四线城市下沉。
“从打法来看,社区拼团切入社区零售是先快后慢,快速拿下大量的宝妈和社区用户,然后再慢慢精细化运营,做深供应链。而社区O2O企业切入社区零售,是先慢后快,先跟头部物业精心打造30-50个样板店,然后借助物业资源在全国迅速拓展。”
像e家洁、58到家这样切入社区商业是一个巨量市场,它们和物业合作开线下店,通过家政阿姨兼顾C端用户和B端商户需求,做社区综合解决方案,思路非常清晰。然而,要吃透社区商业,需要多角度思考。有分析人士称,“要在降低店租成本、人力成本、构建流量池、覆盖运营成本等方面多琢磨”。
“一心生活的核心不是拉几个保洁阿姨开个店,而是如何将家政服务的订单与便利店的经营时间做到交错分配的无缝衔接,这同时涉及家政、人力、零售商品多方管理系统的协同。这一套能够落到实处的解决方案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上述分析人士称。
来源: 亿邦动力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58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