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组织调整之后,阿里就马不停蹄地出击了拼多多。
11月29日,淘宝在北京举行了发布会,天天特价升级为天天特卖,一字之差,阿里出击拼多多调整了打法。
早在今年3月,淘宝推出“淘宝特价版”,满屏的“9.9包邮”、“0元免单”、“限时秒杀”、“特卖清仓”,UI设计充满了拼多多的味道,目标用户群也是“五环外的人群”,还通过邀请好友领红包扩大用户群,模仿社交电商的玩法。
这种“山寨”式的跟进,淘宝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一次从特价到特卖的升级,淘宝淡化了在“价格战”上的纠缠,出击的重点转向了“C2M”(用户到工厂)柔性供应链升级。
10年前,淘宝孵化了天猫,实现品牌升级(当时天猫的产品经理正是张勇);同时也让出了“五环外”的市场。拼多多正是填补了这一市场空间,同时借助了微信群社交的裂变式传播,实现了异军突起。
对超低价格的合理性解释,拼多多否认了假货一说,而是努力证明因为新商业模式。
拼多多的解释是“拼团”——通过C2B的模式,将用户的需求集中反映给制造商和具有强大供应链关系的商家,用户买到的商品在制造成本和中间销售渠道成本方面得到极大降低。
黄峥举过一个例子:
河南的大蒜田间采购价是每斤1元,而在北京上海的零售价是4-5元,差价被中间商赚取(其中也有运输,包装,挑拣和再包装的费用)。而拼多多的模式可以在一天之内集中1000人甚至1万人的需求,这样农民就可以将大蒜以小包装出售给上海或者其他城市的消费者,尽管这样意味着农民需要支付一些递送费用,估计在每斤0.6元,所以拼多多平台的大蒜价格只要每斤2元,这对买家和卖家而言都是双赢。
商业逻辑听上去是合理的——汇集需求,对接工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淘宝这边,回头去做“五环外”市场失去了先发优势,现在开始谋划C2M供应链升级、帮助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改造的新打法。
天天特卖总经理唐宋也举了一个例子:
在“袜都”诸暨,“厂二代”杨钢泽和他的袜子工厂,就是淘宝天天特卖C2M的第一批受益者。淘宝把消费者反馈变成可量化的数据评估指标,根据这些精准的指标,杨钢泽迅速对袜子做了改造,比如袜子罗口高度缩短了5毫米、调整袜口的松紧程度、微调袜子尺码等等,改造后的袜子除了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平均每双袜子可以节约7%-8%的成本。放到天天特卖平台上后,3天时间就卖出了153万双。消费者得到了更实惠的商品,商家节省了更多成本。
天天特卖的C2M供应链升级新打法,其实和拼多多是一个故事。
淘宝天天特卖的目标:未来3年,要打造1万家像杨钢泽这样的天天特卖定制工厂,帮助他们数字化升级。
而拼多多的发展目标,也正是通过供应链改造,扶持越来越多的“拼品牌”——2017年可以做到上亿的,2018年希望做到3-5亿。
淘宝天天特卖和拼多多,马上要迎来一场“肉搏战”。这场战斗,双方站在差不多的起点。
对拼多多,在商家端和供应链上的改造,更多是下一步的规划,它成立才四年,它知道该做什么,还没来得及实现。
对淘宝天天特卖,它有阿里经济体的诸多优势,有强大的商业基础设施助阵,讲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故事,但故事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现在战况是,轮到拼多多面临冲击,淘宝手握利器,但也有待检验实战的效果。
3
结语
武侠里有个词,叫炉火纯青,用这个词来形容当前的阿里,应该是再适合不过了。风清扬纵然归隐,但逍遥子也是个绝顶高手,在“阿里经济体”和“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武功修为上至少也有八九成的功力。
它一边圈定越来越多的用户和消费场景,一边赋能更多的商家,将人、货、场融于一体,疆域无远弗届。尤为令人生畏的是,体量这么大了,仍然能挣脱惯性,保持组织升级的动力。和拼多多的战役是早晚的事,但只要阿里的升级还一直保持张力,这一战就不是终极之战,它会挑战更多的对手,也会有更多的对手冒出来。
这对阿里的股东来说是幸事,古来帝国,莫不在闲逸中走向平庸。
来源: 包总爱汤包 港股那点事 共2页 上一页 [1] [2] 阿里云如何赋能品牌商 零售商数字化转型? 跨境电商市场掉队 小红书恐为阿里“作嫁” 乡镇家电店收编大战即发 阿里京东国美苏宁四处招安 京东老将为何“倒戈”阿里鏖战“商超” 淘宝天天特价升级 阿里版拼多多? 搜索更多: 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