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的另一个江湖——社交电商,前些年苦于没有武林盟主,微商做的再大也没法洗白,京东虽然有入口但是自有体系太大,对社交核裂变这个武器用的并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太多明面上的露出,直到拼多多崛起,才真正引起了关注。
相比此前利用朋友圈、群运营、KOL、网红等等模式,拼多多的玩儿法,如同算法推荐对编辑推荐的革命,属于代际更新,真正触及了社交裂变本质,基于此,这个社交电商江湖才算真正形成: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综合电商净增MAU量对比看,拼多多增加了6700万,淘宝6200万,京东2600万,唯品会1200万,天猫1000万。
拼多多的拼购模式,推动了社交流量转化路径的形成,盘活了此前的内容、kol模式,与小程序无缝对接,已经成了很多家电商标配,让原来夹缝在淘宝、京东体系中的大量玩家获得新增长点,例如,苏宁、小红书、贝店、云集微店,乃至一条生活,等等,数据增长都很可观。拼多多自己,更是直接向京东、淘宝发起了挑战,数据显示,上市之后,拼多多新用户卸载率直接下降一半,目前过半用户与淘宝重合,与京东重合用户暴增了4倍。
流量红利结束,然而社交电商流量红利才刚走过中场,考虑到接下来还有线下人、货、场关联的重构,包括生活服务等等垂直领域,这个江湖,大有看头!
具体的不妨看报告吧。
一
社交电商正处于多种模式共存的快速发展时期
1、移动化和社交应用的崛起改变了消费者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社交+电商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分享、信任背书的购物需求
2、社交电商正处于用户裂变下沉,多模式共存的快速发展时期
3、人-货-场的购买方式、传播方式和服务路径得以重构:人依靠社交关系发生裂变延伸,货物基于人群传播得以信任背书,交易场所基于分享场景呈现碎片化态势
4、社交+电商为移动购物行业解决用户增长放缓、低活跃、高流失等问题,促进电商行业高速发展
二
社交电商典型模式分析
1、典型模式一:拼团型
1)拼多多上市后积极转型,布局品牌商品,用户忠诚显著提升
拼多多7月份上市后,向“五环内的消费者”进军,在推荐正品化和品牌化方面转型,推出“品牌馆”,与网易严选等国内外500家品牌合作,向品质消费导向转型的意愿初显成效,APP卸载率下降近半,新安装留存率达到今年以来新高。
2)拼多多抓住“人”的核心需求,丰富的SKU,与手机淘宝用户高度重合,随着“品牌馆”的上线,与京东的重合用户规模同比大增4倍,鲶鱼效应持续显现
3)拼多多“11.11购物节”期间DAU破亿,“拆宝箱”、“限时免单”等活动提高用户互动性,拉动用户使用时长
4)综合电商平台纷纷布局拼购业务:京东拼购小程序吸引大量用户,苏宁构建拼购矩阵
京东与苏宁的拼购业务有所不同,京东APP中拼购入口较深,业务布局以拼购小程序为主;苏宁APP开设“苏宁拼购”窗口、开发独立拼购APP、布局拼购小程序三管齐下。
2、典型模式二:内容型
1)小红书以UGC为依托,沉淀社区与口碑,同时引入大量明星、KOL入驻,引爆粉丝流量,丰富社区内容,用户使用粘性显著提高,延禧攻略剧组入驻后周人均使用时长峰值超100分钟,较平时增加20分钟
2)“双11”当天,小红书日活跃用户规模达到峰值
共2页 [1] [2] 下一页 微信之外 另一个社交电商江湖 进击的社交电商为何在双11中略显“低调”? 卖山寨货的拼多多被山寨:“拼少少”要做社交电商界的“天猫” 京东官方指定的社交电商项目?疑点重重 大战三百回合始见分晓 社交电商如日初生 搜索更多: 社交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