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随着中秋、国庆节假日的到来,华东各地的大闸蟹养殖基地也开始了捕捞。近年来,大闸蟹产量趋于稳定,为了迎合全国性增长的大闸蟹需求,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产区也逐渐由太湖一带扩大到了北方部分地区。养殖大闸蟹的成本主要由鱼塘租金、饲料成本和水草、螺蛳等费用构成,但由于产品力求标准化、新养殖技术的试水推广、生态环境保护等原因,未来养殖成本可能会有所上升。
冷链物流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大闸蟹的配送范围,各大电商、物流公司也开始从运输环节介入大闸蟹销售。京东通过采用“航空+冷藏车”的运输矩阵,增设航空线路,开设机场快速通道,优化冷链车运输路由等措施保证将大闸蟹配送时间压缩到48小时之内。顺丰则在捕捞季开始之前即开始深入各大闸蟹养殖点,为大闸蟹开辟专门的快递服务,确保大闸蟹从产地直采、直发。天猫则联手EMS安鲜达布局全国冷链中心,提升大闸蟹运输效率。
目前大闸蟹的消费需求主要由节日送礼为主,大闸蟹的消费人群地区分布和偏好逐渐多样化,90后消费者占比也迅速上升。今年七月,全国首个B2B螃蟹交易平台“蟹交所”在苏州成立,为餐饮渠道的大闸蟹标品批发、确保稳定进货量等难题提供了统一的解决平台。
阳澄湖大闸蟹逐渐由电商“包场”,龙头物流公司深度参与生产、供应环节。天猫生鲜在物流解决方案、包湖包销、标准制定、全渠道销售等方面陆续出击。京东生鲜则联合阳澄湖、太湖等全国11个大闸蟹产区首次成立京东生鲜大闸蟹产业联盟,改变了湖区和商家以往各自为战的局面。
顺丰作为物流老玩家,在电商巨头的冲击下,在2017年9月,发布阳了澄湖大闸蟹“点、线、面”解决方案。除此之外,小米有品也开始销售高性价比大闸蟹,而微商销售渠道在总体市场的重要性也正逐渐提升。
风险提示:电商之间竞争激烈,供应链发展不及预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报告正文
一、大闸蟹生产:养殖产量稳定,标准化难题犹在
(一)大闸蟹产量较稳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区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我国每年大闸蟹总产量基本维持在80万吨,产业规模2016年为648亿元,2017年约为778亿元,年增速约20%,2018年有望达到970-1000亿元。产地上,南方较为集中,南北产量比约为8:2。大闸蟹的十大产区中,固城湖、洪泽湖、太湖、高邮湖、阳澄湖产区都在江苏,江苏总产量约占全国的44%。除江苏外,南方地区中湖北、安徽也分布有大闸蟹的重要产区,例如湖北的梁子湖、武昌湖产区和安徽的五河产区等。北方的蟹产量占比较小,主要产蟹区有辽宁盘锦、山东黄河口等。
(二)大闸蟹生长周期较长,今年各产区养殖情况不一
大闸蟹的养殖从胚胎到成蟹要经历两年时间。从受精卵孵化到蟹苗发育完成需要2个月左右,蟹苗入塘后大概1个月成长为幼蟹,再经过5-6个月的时间从幼蟹培育成蟹种。经过挑选的优良蟹种被运送到各地进行成蟹培育,大约在第二年2月左右投放蟹种,经过5-6个月,蟹壳由黄变绿生长为成蟹。9月下旬逐渐成熟,进入捕捞季。
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会间接影响到大闸蟹产量和价格。除了当年的大闸蟹产量和价格与上一年蟹苗的产量和价格有关之外,大闸蟹一般在中秋左右上市,部分商家会采取预售的模式,在大闸蟹正式上市前20天左右开放预订,从而提前锁定买家、收回部分成本。实际销售时,大闸蟹的规格、口感等也有可能由于后期生长过程中的天气而受到影响。
各产区受到不同的生态政策、污染事件等影响,今年的养殖情况有所不同。在江苏,由于渔业转型升级,全省十大湖泊网围面积由2008年的140万亩压缩到目前的80万亩,也使得大闸蟹养殖面积不断减少。
其中最受欢迎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面积从2017年起减少到1.6万亩,今年总产量预计为1600吨,较去年的1500吨略有增加。太湖目前有4.5万亩大闸蟹养殖基地,年产量可达3000吨产量,为了防止太湖水污染,明年6月底前将全面拆除4.5万亩太湖围网养殖,改为标准化池塘养殖。江苏大闸蟹出产最多的区域为兴化和高淳,今年兴化大闸蟹的产量预计在8万吨左右,高淳则为1.73万吨。
此外,上月底洪泽湖部分区域遭遇大规模水污染,受损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受灾区域围网养殖的大闸蟹大量死亡,这将对当地今年的大闸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而在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产区的大闸蟹产量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7.2万吨,养殖面积160万亩。山东黄河口的湿地及水库面积100多万亩,年产大闸蟹1.5万吨。
(三)生产成本测算
以一个养殖面积为20亩,每亩养殖600只螃蟹的河塘为例,养殖成本明细如下:
加总得到20亩的养殖总成本为7.06万,平均每亩的养殖成本在3500元左右。据了解,近几年养殖河蟹,每亩毛利润大概在0.6-5万元,精养高产者可达8万~15万元;稻田养殖模式每亩毛利润可达1万~3万元,而且不影响稻谷产量。
(四)养殖技术提升,但标准化难题、原产地认证难题仍然存在
今年超过8成的阳澄湖养殖户都使用了增氧技术。大闸蟹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 但遇到低气压和缺氧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大闸蟹的生长, 如果高温季节严重缺氧,大闸蟹很容易死亡。据了解今年超8成的阳澄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了增氧设施,此举不但可以提高大闸蟹的成活率,而且有利于增加产量。
针对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行业和下游企业也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目前,大闸蟹的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行业还处于比较原始的市场批发阶段,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也在制约大闸蟹产业的发展。对此,上月底全国首个大闸蟹团体标准《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正式出台,以体重、感官指标、可食率、肥满度、安全卫生指标等作为参考标准,将大闸蟹分为五个等级。通过标准化,用品牌与等级进行划分,方便消费者将品质和价格进行对应。
与此同时,许多企业也尝试从销售渠道进行品质监控,并向上游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例如,京东生鲜联合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对产地的大闸蟹和其生长环境进行检测,并制定了抽检标准及蟹类品质判定标准;天猫生鲜与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合作推进《阳澄湖大闸蟹销售规格及捆蟹绳标准》,规定阳澄湖大闸蟹销售规格无论卡券还是实物都必须做到统一,所发售的每只蟹(不含绳)的规格不得小于2两。
而阳澄湖大闸蟹品牌“蟹皇府”也在喂养过程中,仅使用海鱼、玉米、螺蛳等进行原生态喂养,并将原来的散养大闸蟹集中化养殖。目前,各地的大闸蟹养殖户正逐渐采用集约化、生态化的养殖技术,提升大闸蟹整体品质的同时,也在为产品标准化做努力。
“山寨阳澄湖大闸蟹”屡禁不止,防伪监管有难度。今年阳澄湖大闸蟹的开捕时间为9月21日,但早在9月初,电商平台上就出现了许多号称为“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商品现货出售,并能提供防伪锁扣。据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原产地防伪标识由国家地理产品标识办公室统一发放,每家蟹农每亩养殖基地可领大约300个,每家经销公司需根据收购数量领取锁扣。在开捕之前,市面上是没有防伪标识的,因此在9月21日前售卖的都不属于官方认可的阳澄湖大闸蟹。
据统计,2017年市场上宣称为阳澄湖大闸蟹的销售额约为300亿元,占所有品牌大闸蟹销售总额的40%,然而同期阳澄湖大闸蟹的真实产量只有1500吨,市值约为3亿元。据此推算,将近99%的“阳澄湖大闸蟹”并非正品。
出现山寨阳澄湖大闸蟹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正品阳澄湖大闸蟹产量有限。由于退养还湖政策,阳澄湖产区的养殖面积被压缩,近年来阳澄湖大闸蟹的产量基本维持在1500吨左右。由于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对产地的盲目追求,在同等条件下阳澄湖大闸蟹的市场价格可能达到其他产区大闸蟹的2-3倍,为养殖户和商家提供了造假的动机。
二是防伪监管难以落实。阳澄湖总面积18万亩,分为东湖和西湖,分属昆山市和苏州市。两湖的大闸蟹养殖基地也分别隶属于昆山市巴城镇阳澄湖蟹业协会和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蟹业协会,因而出现两种不同的防伪锁扣并存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防伪监管的难度。
除此之外,防伪锁扣也很难发挥作用。因为防伪锁扣领回来后,究竟套在哪只螃蟹上无人监管,使得“假阳澄湖大闸蟹”有机可乘:养殖户或是转卖防伪锁扣,或是将领取的防伪锁扣捆绑在“洗澡蟹”上进行销售,另外也有人伪造防伪锁扣进行销售。据了解,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和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均无执法权。
(五)批发价格近年来略有下跌
从江苏省兴化市水产局发布的河蟹综合价格指数来看,过去三年中,大闸蟹的批发价格有显著波动。具体来说,以15年为基准,16年同期蟹价有所上升,17年同期则有所下降。根据水产局的分析,2016年兴化蟹价格同比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河蟹亩投种量下降,加上天气因素和河蟹病害影响,河蟹单产减少,而同期的市场需求扩大,河蟹市场供不应求,推动了价格的高涨。
2017年蟹价格下跌的原因有:上市前后的恶劣天气使得河蟹成熟期推迟,上市初期的河蟹质量不佳,影响了开市价格;受养殖户和商家的心理影响,积货到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的河蟹市场期望价高,货量大反而导致价格下跌;除“阳澄湖”外的其他产地大闸蟹知名度提高,消费者减少了对单一品牌的盲目追求,消费行为趋于理性。
二、大闸蟹运输:冷链物流扩大配送范围,保证高新鲜度
大闸蟹配送难度极高,是评判物流公司配送能力的重要标准。之前顺丰“一家独大”,垄断了阳澄湖将近90%的大闸蟹配送,但随着京东和阿里的强势进入,大闸蟹市场变成了“三国厮杀”。
物流运输一直是生鲜电商发展的难点,在大闸蟹运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只有冷链物流水平领先的玩家,才有能力在大闸蟹市场上角逐。从“蟹”战的物流部署来看,三大生鲜玩家的物流升级主要体现在运力提升(陆空结合,各方协同合作)和仓储创新(仓储中转)两个方面。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正在“消失”的阳澄湖大闸蟹
大闸蟹傍名牌追踪:高淳拉到苏州 这些蟹改姓阳澄湖
阿里、京东、苏宁加入混战 抢食大闸蟹百亿市场
假阳澄湖大闸蟹追踪:北京多家超市无官方防伪蟹扣
大闸蟹生死时速 生鲜电商中秋首晒成绩单
搜索更多: 大闸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