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对数据的迷恋,缔造了今日亚马逊的巨大成功——一切信息尽在数据掌控之中。
1995年,31岁的贝佐斯用30万美元启动资金,在租来的车库中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Amazon.com。
那时,亚马逊还只是一家在网上卖书的公司。但贝索斯用了全世界最大的一条河流来命名自己的公司,希望有朝一日它也能成为孕育万物的“亚马逊”。
今年九月,亚马逊的股价曾突破万亿美元。尽管最近其股价,在过去的一个月下跌了23%,贝索斯的身家也缩水了近400亿美元。但亚马逊仍然是商业世界里不可忽视的体量,其业务范围从最大的书店扩张到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接着又推出了网络服务(AWS)、Prime服务、智能家居(Alexa)、亚马逊设备、Prime视频……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贝索斯作为领航者,身上有几个特质是一直非常清晰的:创业者的激情、资本家的精明、枭雄的狂妄。贝索斯许多时候站在硅谷精神的反面,他更为推崇的是近似毫无人性的管理制度和冷血文化。2014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工会联盟上,贝佐斯被评委为全球最差老板。
但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亚马逊并没有因为招聘不到员工而崩盘,而是在非议中保持着高速增长,变得越来越强——从2014年至今,亚马逊股价翻了5倍多,员工数量仅2016-2017年就增加了25万,现在已经达到了56万人之多。
这跟贝索斯本人显然是脱不开关系的,他追求的是极致理性和冷静。
贝索斯对数据的迷恋,缔造了今日亚马逊的巨大成功——一切信息尽在数据掌控之中:对外,顾客的一切喜好都能得以发现和挖掘;对内,员工的表现也逃不过亚马逊的眼睛。
数据考核之外,亚马逊也在用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员工。贝索斯给亚马逊制定了14条“领导力准则”,比如顾客至上、主人翁精神、敢于谏言,服从大局等……用来对抗侵蚀企业的力量——官僚主义、肆意挥霍、缺乏严谨,也是他确保整个亚马逊公司健康运行以及持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尽管冷血文化虽然备受争议,但颇具力量。正如《纽约时报》的文章所言,亚马逊也许很特别,但它并没有人们口中的那么怪异,它是科技界的创新先锋:更灵活、更高效,但是却更加严厉,也更加不宽容平庸。
电商巨头亚马逊是继苹果之后,美国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且发展后劲依旧十足。有投资专家认为,在云计算和广告等高利润业务的推动下,未来5年,亚马逊的市值甚至可能达到2万亿美元。
随着股价长期快速上涨,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财富在2018年也一度高达1600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比尔盖茨+马云+许家印的身价之和。
不过令人很难想象的是,亚马逊作为一家现代科技公司,其成就背后并非互联网行业流行的高福利工作环境,而是看起来毫无人性的管理制度和冷血文化。
超高的工作强度,残酷的企业文化
在亚马逊工作,员工首先面临的就是超高的工作强度。一个员工如果每周工作低于80小时,就会成为同事中的异类和众矢之的。即使周末,员工也要回公司开会,深夜与节假日都要随时候命,甚至是在复活节和感恩节这样的重要节日,也经常需要参加冗长的电话会议。
亚马逊鼓励员工长时间的工作和加班,邮件经常过了午夜才发出,如果没及时回复,将很快收到追问短信。
《纽约时报》曾报道过一位亚马逊女性员工的工作状态,由于长期加班,她的未婚夫不得已每天晚上十点钟开车到亚马逊楼下,然后一遍遍给她打电话,直到她同意回家为止。而当他们在佛州度假时,她每天还要在星巴克里忙工作。
相比办公室的白领工作强度,亚马逊仓库的蓝领工人,甚至没有时间去上厕所。在英国,有员工向卧底的媒体调查员透露,因为每分钟必须包装两件商品,而且工作任务量一直在增加,所以根本不敢喝水,因为没有时间上厕所。
而更早几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亚马逊仓库里,工人们冒着38度的高温苦干,外面停着救护车,倒下了就拉走。
超高工作强度之外,是一种外界看起来冷血的企业文化,比如亚马逊鼓励员工打“小报告”。它有一套“实时反馈”工具,使员工可以向上司秘密批评或表扬他的同事。而这些反馈将出现在员工的绩效评估之中,最终绩效得分低的员工将被裁掉。
亚马逊还鼓励“保持异见和表明立场”,要求员工勇于攻击同事的想法,提出无情的意见。这似乎令团队很难出现一团和气的情况,一旦工作出现瑕疵与纰漏,迎接每个人的将是无情的责骂。
亚马逊一位营销总监Bo Olson说:“走出会议室时,你会看到一个成年人捂着他的脸。”“几乎每一个和我工作过的同事,我都看过他们坐在位置上哭过。”
有员工形容向贝索斯汇报工作时,犹如置身于一部格斗电影中,“最后的结果是汇报工作的人回到自己的洞穴里,独自舔伤口,一段时间都不愿见光”。
对很多人而言,在亚马逊,勤奋与努力远远不够。正如亚马逊的老板贝索斯所言:“长时间工作、勤奋工作或者用脑子工作都可以,但在亚马逊却不能三选二。”
另外,与很多科技巨头相比,亚马逊的薪资,也只是行业平均水平,福利却堪称最差:没有免费的午餐和大巴,咖啡出了名的难喝,上班停车费也需要自己交,新员工入职时发放的电脑包,离职时也要原封不动的交给公司。
超强的工作压力、严苛的制度、冷血的文化、一般水准的薪水,这无论如何看起来也不像一家好公司。但亚马逊并没有因为招聘不到员工而崩盘,而是在非议中变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大——从2014年至今,亚马逊股价翻了5倍多,员工数量仅2016-2017年就增加了25万,期间贝索斯还登顶世界首富。
如果究其原因,这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于贝索斯基于数据的管理,以及亚马逊的价值观念。
数据带来效率
贝索斯被称为是一位极致理性和冷静的企业领导人,而他的理性很大程度是建立在一切可量化的数据之上。
据说贝索斯从小就不相信感觉,只相信算术,他会利用一切机会做些估值和算术,以显示自己的聪明。一次旅行中,因为讨厌祖母抽烟,贝索斯凭借广告中吸一口烟减少几分钟寿命的记忆,强行估算了吸烟对祖母寿命的危害——“每吸两分钟烟,你就少活九年!”虽然是很不靠谱的答案,但这结果让他的祖母大哭了一顿。
贝索斯对数据的迷恋,也缔造了今日亚马逊的巨大成功——一切信息尽在数据掌控之中:对外,顾客的一切喜好都能得以发现和挖掘;对内,员工的表现也逃不过亚马逊的眼睛。
例如,在办公区,亚马逊有一套基于大数据统计的严格考核系统,对员工的方方面面进行量化分析和反馈,以促使员工快马加鞭苦干。“公司正在员工身上运行着一个持续不断的绩效提升算法”,在Kindle做营销的前雇员艾米·迈克尔斯说。
在亚马逊的仓库中,工人们受到复杂的电子系统监控,手腕上戴着计步器,亚马逊因此能准确跟踪到员工分拣商品和包装商品的速度。这套系统对员工的休息时间和工作量做出严格限制,如果没有达成工作量和休息时间过长,员工就会收到警告。
用数据管理,显得冰冷而无情,但很大程度上来说,数据能显示工作场所的透明度和准确度,可以准确指出谁在真正做贡献,谁没有。在亚马逊看来,数据可以带来公平与效率,这会让真正努力积极的员工,得到更多回报和肯定。
而在数据考核之外,更重要的是,亚马逊在用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引导员工,否则很难有人能像机器一样地被对待。
亚马逊的14条军规
每一个新进入亚马逊的员工,都要求认真学习公司的“领导力准则”,里面的14条规章会被印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员工,并进行考核测试。
不论这一过程被称为“洗脑”还是“企业文化教育”,对每个员工来说,这些准则绝非听听而已,而是必须严格遵循的“天条”,并且要努力贯穿于工作之中。
亚马逊的14条领导力准则包括:
1、Customer Obsession顾客至上
努力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从客户方方面面入手,再反向推动工作。
2、Ownership主人翁精神
作为主人翁,要从长远考虑,不会为了短期业绩而牺牲长期价值,绝不会说“那不是我的工作”。
3、Invent and Simplify创新简化
期望并要求自己的团队进行创新和发明,并始终寻求使工作简化的方法。
共2页 [1] [2] 下一页
进击的亚马逊——三季度广告收入增幅达122%
雷霆手段 亚马逊已清理5700多位TOP测评人
注意!亚马逊欧洲站20%的广告税已经生效
亚马逊核心业务增速放缓 美国电商市场饱和了?
亚马逊耍流氓?强制侵权下架卖家产品
搜索更多: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