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芳跟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大品牌对线上渠道多有抵触情绪,担心损伤调性,内部审批流程繁琐。但他们对小红书另眼相看。
作为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瞿芳听了非常开心。但当知道个中缘由后,又忍不住心酸。“对方告诉我,只要产品在小红书上架,天猫的流量就涨。他们只开了这两个渠道。”
原因很简单:小红书活跃着一批年轻用户,爱分享,自带传播效果。谢瑞麟在小红书的一款网红戒指,香港、大陆专柜经常断货。小红书爆款正在占领用户的消费心智。
但瞿芳没有为此停止与那个品牌商的合作,或者有任何区别对待。
这是一个选择题。小红书是洞门大开迎接所有用户,还是只接受购买人群?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和瞿芳不想做一个小而美的事,前者有助于他们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
如果此刻你打开小红书,已经不是最初种草神器的样子。时尚、旅行、情感、美食、文化等笔记,铺满首页。这个变化发生在2017年初,而且此后以300%的速度增长。
用户对它的需求也不只停留在某个商品,或者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截至2018年10月,瞿芳最新对外宣布的用户数为1.5亿,月活超过5000万。
“黏性很强”,这是投资人最直观的感受。互联网语境下,他们更愿意把这款app被描述为生活方式及消费决策入口。
2016年C轮融资后,小红书跟外界没有太多联系,一度听不到什么声音。
进入2018年,先是6月拿到阿里领投的D轮融资,接着美图、点评甚至快手、今日头条母公司等试图复制小红书的路径。这家在上海默默发展了5年的公司,似乎一夜之间成为资本追逐、公司模仿的对象。
如果你重新认识小红书,就会理解为什么外界反差如此之大。继而知道,追随者大概率只能学到它的“形”,难学其“神”。
同款小红书
资本早已进场,巨头不愿错过。
今年6月份,阿里领投小红书D轮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金。而2014年底,腾讯就在这家公司的股东名册上。
前腾讯投资并购部负责人彭志坚告诉「蓝洞商业」,“2C、社区”,这两个关键词本身就对腾讯生态圈建设很有价值。2015年,离开腾讯创办元生资本,他出手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小红书。
今年年初,瞿芳曾跟我聊到,腾讯是一个拥有强大资源的财务投资人。他们接受腾讯投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如果想把小红书做成一家伟大的公司,需要巨头的格局与视野。
小红书投资人、GGV管理合伙人童士豪在接受「蓝洞商业」采访时则说,“阿里电商运营经验丰富,腾讯则更擅长流量内容分发和社区运营,这对小红书都有助益。”
阿里同样需要这家年轻的公司。一位接近阿里的投资人分析,阿里旗下的电商平台以交易为主,时尚生活内容社区是他们缺失的。“而且目前小红书很大的变现途径就是电商,对阿里而言这是自然的一笔投资。”
上市公司也很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机会。基础流量庞大的大众点评与美图秀秀反应最快。
谁能想到,小红书本地生活内容的快速增长,竟然让此前毫无交集的点评惊慌失措。今年4月份,点评更新版本,被认为是在复制小红书。此后,因涉嫌设置虚拟账号从小红书搬运抄袭内容,点评又被公开质疑。
不过据接近美团点评的人透露,他们只是顺应当前用户行为的变化做出调整。再声情并茂的文字,抵不过一张活色生香的图片或视频。毕竟,互联网产品,不迭代就得死。
就在阿里宣布投资小红书一个月前,美图创始人吴欣鸿决定转型做类似的生活社区。他没有新成立app,而是给美图秀秀直接加内容。
吴欣鸿在厦门接受我们采访时回忆,他想的是,必须赶在学生放暑假前,把内容形态调性打磨极致,然后给用户惊喜。“不像有些产品那么魔性,容易中毒。我们呈现的是一种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纯粹图个乐呵,一无所获。”
他应该知道,这就是小红书的社区氛围。不过吴认为,“国内需要不同价值的平台能够互补,没有哪个平台可以一网打尽。”
迄今为止,这两个追随者表现平淡,并无创新或惊艳之处。归根结底,这两家公司与小红书在原始动机层面就存在很大差别。
点评的核心是帮助用户更好地找店,为商家最大程度地引流。在这个平台,也许有活跃的美食专家,但不存在网红概念。他们更注重榜单和评分。
吴欣鸿则困于美图在用户心中的工具属性太强,希望借此打造内容分享和消费的闭环。
如果说点评和美图这两家成长于PC时代的公司转身不够性感,那么当前的超级独角兽则干脆从零开始,试图再造小红书同款app。
豆田、新草,这些新面孔也许你听上去有些陌生,但他们分别代表快手和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母公司)。3周前上线的新草,自我介绍是“年轻人都爱逛的种草社区”。据说8月初就在以今日头条旗下产品的名义,向红人发出入驻邀请。
外界有所不知的是,字节跳动采用短视频产品矩阵的思路,基于生活方式社区,除新草外还做了“鹿刻”。如果考虑到更早前被推出的电商平台“值点”,可以判断这是张一鸣当下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
试图重复小红书路径的玩家如此之多,彭志坚的观点是,“社区有很宽很深的护城河,基本很难被复制。很多人试图复制小红书,但就像之前别人想复制点评一样,非常困难。因为社区跟创始人的特质有很大关联。”
不只是“种草”
2013年,香港SOGO周年庆,人满为患。“怎么买,怎么办”的声音不绝于耳。
被人流裹挟的毛文超和瞿芳意识到,一份出境购物攻略,非常必要。而且真正买过的人分享出来的经验,才有价值。这些内容在小红书被称作“笔记”。
小红书创始人瞿芳和毛文超
当年国庆节,小红书第一个PDF版本上线,粗糙简陋。瞿芳自己都说,特别烂。令他们意外的是,用户留言,“很有用”。
“有用”这个词,第一天就被他们记住。解决复杂购物背后的信息不对称,这是用户的痛点需求。
2014年春节,第二个版本更新。那天是大年初四,瞿芳参加徐小平组织的一个活动,同事突然告诉她,因为访问量太大,小红书app故障。境外度假的在社交媒体开秀,家里休闲的用手机刷内容,两拨人一起冲垮了服务器。
春节假期,小红书一天没有停更,用户量每天增长。女性用户尤其喜欢,走到哪里都有人“种草”和“被种草”。
这跟小红书成立的时机有很大关系。经历鞋包、饰品、3C数码等品类的消费升级之后,瞿芳判断,年轻人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和体验。
“种草神器”的标签不再能承载小红书是2017年初,app注册用户数还不到6000万,但他们捕捉到一种趋势:运动健身、周末短途旅游等本地生活内容,很轻松就能从美妆类目里跳出来。
Quest Mobile最新公布《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年秋季报告》中,小红书8月新增且活跃的用户中,男性占比超过20%,且30岁以下年龄段用户明显增多,城市等级持续下沉,4线城市以下占比达到37.2%。
这种状态的出现,瞿芳乐意看到。“小红书所有决策模型都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有价值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王诚(化名)是一对龙凤胎的妈妈,在小红书以“大桉树小柠檬”的名字,分享萌娃的生活日常。怀孕期间,她曾患上抑郁症,医生鼓励与人多交流。产后初入职场,孩子们两岁,她依然找不回自信。朋友圈发俩孩子的日常,有人留言“好萌啊”。晒得多了,点赞之交维持都难。这时候,她开始用小红书分享内容。
2017年5月7日,王诚发出第一条笔记,此后一年,那些10块钱的吸管杯,小孩穿衣搭配风格,育儿经验等内容,为她带来81.9万粉丝关注,18.3万的获赞与收藏。
有MCN找到提出签约,她拒绝,“我更在意用户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些内容。如果点赞数很差,我会把那条笔记删掉。”
跟王诚持类似心态的还有大连姑娘璇儿。她是小红书第一位专注于英文分享的博主,在美国生活的第9年,她决定把学习内容和身边发生的故事发到小红书。
她天生具备感染力,去星巴克点单,住酒店多要一床被子,这些细微小事都被她当作mini话题,以纯英文口语讲出来,这样1分钟的短视频在小红书很受欢迎。
璇儿向「蓝洞商业」分享了每周的选题组合:一条纯英文视频,以干货为主;英文学习或翻译类型的主题一个,以及咖啡吧点单之类的日常生活。她明白,内容要跟别人不一样,用户才会需要你。
虽然她知道每次发英语类干货,转发和点赞量会很大,但她还是希望分享的笔记维度更丰富。
共2页 [1] [2] 下一页
名气大增的小红书要提防成为下一个拼多多?
社交电商难定义 蘑菇街、小红书、拼多多注定要兵分三路?
小红书的命运归宿:阿里还是腾讯?不可能脚踏两条船
被曝电商部门大裁员 小红书要凉?
综合电商平台纷纷“种草” 小红书们还能带货吗?
搜索更多: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