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电商企业与实体零售企业均试图在大促节点互相借力加速流量变现。在阿里“双11”合伙人计划中,阿里已经在尝试着用能量与红包为消费者让利,并以此方式盘活体系内各种平台的资源,促使多维度的资源形成捆绑实现联动。沃尔玛、家乐福、永辉等在京东商城主站和京东到家频繁联动,借助“双11”期间的消费热度促使多渠道进行互相导流。阿里与京东在线上较量多年后,在线下流量的争夺中同样亦步亦趋,以收购、入股等方式结成联盟的合作伙伴均成为电商企业拓展消费空间的工具,前者开始对体系内的资源进行整合、梳理业务框架,检验体系内流量流转以及变现的成效。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任李勇坚表示,阿里与京东进行多渠道融合的目的就是在线上流量陷入匮乏时仍可谋求新渠道,当前者与实体商超的各商业端口流量互导、互通后,或将最大限度盘活整个“双11”的流量池。与此同时,大数据描绘的用户画像对于电商企业来讲,是能够为实体商超选品、揽客的价值所在。当电商能够获得线上与线下在“双11”期间海量的用户数据时,将会形成更为精准和全面的用户画像,促使数据更为精准,多渠道间的流量互通也能更为顺畅。
供应链整合大考
电商与实体商超在前端供应链的融合效果将面临“双11”期间天量级别订单量的考验。线上与线下集中爆发的消费力度为整合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商企业需要为实体零售企业提供相应的零售解决方案。据了解,京东将强化营销的精准性以拓展门店运营用户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实体门店在“双11”高峰期仍可以识别并触达用户;在货品方面,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将解决传统门店库存割裂、周转低效等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解释称,电商企业与实体商超打通背后,向消费者开放众多端口意在经营用户,零售交易、商品动销等消费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营销的基础,促使用户与商户在体系内不断流转而非流失。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双11”期间集中的消费浪潮,实体门店的即时配送、商品和服务的整合销售能力等成为新焦点。此前,沃尔玛、家乐福、永辉、华润万家等10余万家商超便利店、社区生鲜门店、连锁药房等已接连入驻京东到家,为消费者提供门店3公里范围内一小时内送货上门服务。
同时,盒马鲜生30分钟配送、淘鲜达一小时送达等配送都是实体门店吸引消费者的一把利器。尽管“功课”做在平时,但当单量快速增加并达到峰值时,电商企业与实体门店均需要思考分解单量压力的方式,商品拣货、运力调度、路线匹配等考验着早期的磨合度。
实际上,如今的“双11”,折扣逐渐不再是电商企业宣传的主流方向,覆盖更广泛的消费场景与提升购物销量的重要性被不断放大。靖捷对北京商报记者说,新零售需要为消费者产生增量价值,检验新零售能力提升在于能否实现消费者更低的决策成本,更好的交付体验。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王晓然 赵述评 李烝/制表) 共2页 上一页 [1] [2] 双11十周年,阿里说今年不只是线上概念了 京东双11将从3方面推进 并联动线下多种业态 双11前官宣,网易考拉联手马士基推动跨境物流数字化转型 天猫宣布600家新零售商超卖场加入“双11” 今年双11 张一鸣也想狂欢 搜索更多: 双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