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业态可复制性强,可替代性弱。
由于便利店门店面积小,因此新开一家店的成本要远远低于一般的商超。再加上其较少的SKU以及灵活的网点铺设,使得便利店拥有极强的可复制性。同时,便利店的便捷服务与密集布点使其难以被其他零售业态所取代。比如说,商超、杂货店或许在价格上有优势,但却因无法提供便利店特有的便捷与多元化的服务而显得吸引力不足。
也正因为以上种种,当前各路巨头与资本已经开始重视便利店,Today、闪电购、便利蜂等新型便利店先后获得红杉等资本方的巨额投资,而苏宁、阿里等零售巨头干脆自营便利店。
整个市场一片繁荣,好不热闹。
便利店要如何拥抱新零售?
尽管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有着百般利好,但在当前的新零售浪潮下,传统便利店的一些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除了要面对经营成本的上涨与其他零售业态的冲击外,国内便利店至少还有以下两个痛点亟须解决:
一方面,与互联网尚有距离。国内不少便利店的主要发力点侧重于线下,但线上仍属薄弱。与此同时,便利店通常较少为顾客建档,而店中的顾客多为即买即走,故商家不能有效地同消费者建立联系。如此一来,即便店内有促销活动或最新商品资讯,消费者也无法及时获悉;而消费者画像的模糊,同样对便利店进一步满足消费者购物体验造成了制约。
另一方面,供应链管理较为薄弱。相比连锁超市,一些个体便利店的单店采购体量小,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到批发市场进货或由小批发商送货上门,通常难以争取到较好的资源和服务,由此在供应链上处于劣势地位。这便让个体便利店的经营在行业竞争中要承受利润微薄与业务流失的双重压力。
既然如此,便利店应如何转型来拥抱新零售呢?
2017年的《便利店行业研究报告》,给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便利店新零售=全渠道融合+自建仓配+新技术+新金融”。从这一公式延伸开来,或许便利店的转型升级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首先,加码商品与服务的内容及质量。
新零售的核心在于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从国内便利店的角度看,完全可以效仿日本与台湾的做法,不断加码商品与服务的内容及质量。举例来说,商品方面可以提高生鲜食品的占比,同时通过完善店面设计、丰富服务领域等手段来增进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比如在店内扩充餐饮区域与咖啡区域,为消费者提供除了购物以外的生活性服务等。
其次,推动便利店与线上的融合。
一方面,可以加强同线上电商的合作,借助电商庞大的用户活跃和消费数据来为便利店的选址、选品、陈列、物流路线、支付、订单分拣等环节赋能,并基于数据来分析各个社区不同人群的消费偏好,实现库存优化;另一方面,便利店应推动数字化经营,真正将自身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线下流量入口,从而在反哺线上、信息互通、降低成本等方面实现突破。目前苏宁小店、天猫小店采用的就是便利店融合线上的模式。
最后,打造高效供应链。
采用全渠道商业模式加自建仓配,并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加持,构建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信息系统,实现仓储、订单、顾客、交易等环节的统一管理。同时,充分依托线下渠道的网点优势,将自身打造为“购物点+物流中心”,不仅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物流速度与质量,让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商品,还能使服务范围更加精准清晰,从而便于开展售后增值服务。
来源: 苏宁财富资讯-付一夫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全球最大便利店的秘密 70000家店、人均年利过百万 你楼下的社区便利店 被它们盯上了 扩大非油业务 中石化把无人便利店开进香港 以便利店主为团长 考拉精选获3000万融资 京东挖脚7-11管理层 欲开展直营便利店业务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