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市后,电梯里的洗脑神曲似乎少了一些了,早上乘坐电梯时就听到几个白领吐槽,“微信里让帮人拼团、砍一刀的人真讨嫌!”“拉黑不就得了”“你能拉黑爸妈吗?”空气突然安静。把成交额视为最高KPI的电商平台,总不能像用户那样只顾着骂“拼夕夕”,交易流水要搞上去,不得不承认人家拼团模式就是好使!淘宝在年初特出“特价版”之后,再次联合支付宝上线限时拼团;京东拼购小程序只做拼团模式;京东App上线了拼团模式;苏宁易购做起来拼购节,818强推苏宁拼团;还有网易一起拼、小米拼团……
(左起依次为 支付宝、苏宁易购、网易考拉和京东拼购小程序 拼购入口)
1
这些年电商平台一直都在顺从甚至在娇惯用户贪便宜,只是过去几年在“消费升级”幻影弱化了;但是,没有对低价和便宜商品的运营,电商(尤其是淘宝)是形成不了这么强的势能的,目前做电商崛起的平台之中无论是小米、美团、拼多多都在价格便宜、性价比上挖空心思钻研。“得屌丝者得天下”至少在电商圈是能够站得住脚的。
在北京有家超市叫做“物美”,阿星每次看到之后都会脑补“价廉”,消费者对于零售卖场的终极追求。线上商城无时不刻充斥着优惠券、满减、满赠、包邮、套餐、节假日生日优惠、限时抢购等运营活动,这些刺激消费的手段已经让用户疲软了。
具体原因在营销学里讲,所谓“满意”就是在满足了之后超出预期的那一部分,雷军同志说要“让用户尖叫”,有时候用户占的不是便宜,而是调动用户占了便宜的感觉。
拼团模式与以往电商促销活动一脉相承,并把这种人性的“贪嗔痴”发挥到极致。前段时间阿星就试验性参加了一个的0.01元抢宝马的活动,像我这种年会中奖率60%都摸不到奖的人还是参加了一把,我当拼团团长需要拉8个微信好友参团,分享朋友圈有人买了我的人情,结果没有中“显示得二等奖”是88元的优惠券。第二天微信公众号拼多多又弹出我是可以免费领拉杆箱的幸运儿,不过前提是,必须凑上8个没有拼多多App的微信好友……鉴于现在拼多多的体量,这是很难滴。
(拼多多把拼团玩成了中奖游戏,和消费降级没毛关系)
其实,拼团模式是通过海量用户主打拉新用户的繁殖过程来为商家做广告,品牌商的广告费平摊在用户参与过程中了,举个例子一辆车不过50万,却吸引了千万参团,最后真的有人中奖也打回了车辆成本,笔者那0.01元钱也退到微信钱包了。而拼多多平台在裂变之中已形成了用户量的一波波累积。
在2018年,各平台均面临流量贵、获客成本高、转化差的挑战,目前看来还没有比拼团模式更强劲的“速效丸”。
2
所有的电商平台都会做拼团模式应该很快就成为现实,甚至很多小程序里都匹配了拼团营销的插件。最早的拼团模式是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货,从2015年发展至今拼团模式的特色被拼多多打磨的相当鲜明了:
1.基于微信熟人社交关系链。拼团App也可以微信账户一键登录,所以拼多多上市抢占的是“社交电商”的概念,这个概念前几年一直是京东在打,但是京东并不依赖关系链去成交的。
2.线上购物的游戏化、娱乐化。开奖团,抽奖团、试用团、超级团、秒杀团、海淘团、团免团等等,各种花式“砍一刀”让用户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增加了购物的趣味性,这就是拼多多式用户体验。
3.人际裂变传播效应最大化。拼团模式其实对传统电商的搜索-选店-看评论-咨询-成交的传统流程的一次颠覆,直接把购买与拉新客户结合起来形成病毒式的“用户裂变”,相当简单、直接。
笔者在京东上购买一个Mac鼠标发现京东的拼团实际上是平台上其他供应商变相的打折促销,用户对京东认可的话会选择购买在线与其他买家拼团享受的优惠大概相当于用了一张百元优惠券,可以预计在京东上的商家做拼团的会越来越多,去库存是电商的刚需。
此前淘宝独立的特价版App主要是给一些缺乏流量推荐的淘宝爆款做转化,淘宝特价版的用户拉新返佣的模式更像是采用趣头条模式而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拼团。不过,淘宝特价版的战略意义上更像是淘宝在稳住价格敏感型用户和稳住商户。
目前阿里系阻击拼多多的一个支付宝小程序叫“每日必抢”依托于淘宝,覆盖的品类相对较多,是真正对标拼多多最强劲的对手。支付宝的小程序的流量虽然没有微信那么大,但主要是精准的成交流量,其拼团模式也从小程序杀出未来有望独立成App,这与拼多多崛起的路径很是相似。 共2页 [1] [2] 下一页 拼团赛道集结完毕 社交电商的故事怎么讲? 拼多多低成本获客模式 引发中国电商大佬跟进拼团热 拼团简史:后流量时代,生态决定壁垒 淘宝与支付宝小程序拼团是供应链与场景的再联合 支付宝与淘宝合作推出拼团功能 或仅是合作的第一步 搜索更多: 拼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