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点到24点最忙。”陈杰说,黄金时段店里会安排2至3名员工,由于开在商业街附近,营业额能达到4000元,客人多数是年轻人和的士司机,饮料、面包、饼干等最俏销。
记者走访多家24小时便利店发现,便当、饭团、三明治等鲜食是其标配。“24小时便利店的优势在于贴近性、便利性。目前许多便利店都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开展了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位于武昌鲁磨路的中百罗森店店长赵曼说。
“现在,主力消费人群是18岁至25岁的年轻人,不仅要求便捷,鲜食的口感还要好。”赵曼举例说,店里的一款三明治研发就需要3个月,力求触达国际水准。三明治里的新鲜生菜要用冰水清洗4遍,保证每个三明治夹有菜白、菜叶,既爽脆又不发干。还要严控培根、鸡排、酱汁等食材和配料的品质和口味,叠放次序、涂酱均有讲究。每一份三明治都在工厂标准化出品,用时间抢鲜度。
“我觉得24小时便利店与传统小卖店最大的不同在于体验,现在的便利店更注重顾客的舒适度,因此一般都提供熟食,设有休息区,店面更加干净整洁,种类也更加丰富,同时员工很热情,让人感觉商家不仅仅是为了把商品卖出去,而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三学生沈佳昦说。
抢占消费升级制高点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不少24小时便利店零点到早上8点时段其实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为何还要坚持开下去?
“越来越多的外资便利店早就盯着武汉了。如果不先行抢占制高点,以后更难做。”宋迎春分析,武汉商业氛围很浓,直接辐射人口过亿,“在零售业,得武汉者得华中”。
武汉市商务局的数据也能“佐证”武汉便利店市场还有发展空间。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便利店的不同发展阶段与人均GDP有着密切关系。按照上海每3000人开设1家便利店的标准,到“十三五”末,武汉还可开设约1000余家24小时便利店,发展潜力较大。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三次产业比为1.8∶43.1∶55.1,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武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3元。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武汉服务业主导作用的增强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对消费升级的需求会更旺盛,24小时便利店在武汉更具发展前景。
“更大的机遇来自国家层面。”武汉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分析说,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拉动力。今年以来,商务部全面启动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商业重镇”武汉顺势而为,蓄势待发。今年4月,武汉市商务局联合武汉商业总会制定印发《2018全市促进消费活动总体方案》,于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在全市大型商业街(商圈),大型百货商场、超市、家电卖场,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餐饮、电商企业开展“智慧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便利消费、节庆消费”五大内容主题活动,通过市区联动发力,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推动武汉消费升级。
“按照我们的设想,将构建完善全市‘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的‘3+1’实体商业和‘网络终端+网上商店+快速配送’为核心的网络零售商业体系。”韩民春表示,24小时便利店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企业也在为这场消费升级的“大餐”加快商业布局和产业升级。在武汉,多家便利店企业表示,在数量扩张的同时正在摸索刷脸支付、无人零售等模式,希望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接轨。
(来源:经济日报 郑明桥 柳洁 姚甜甜) 共2页 上一页 [1] [2] 饿了么进军线下便利店 争夺阿里新零售话语权 王老吉与京东新通路合作 将入驻京东掌柜宝和京东便利店 新佳宜便利店单店日销1万 从10亿做到100亿靠的是什么 盈利能力增强 便利店门店销售指数连续三季度上升 实探合肥200家便利店现状:急速扩张 同质化严重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