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一出,海底捞盈利能力之“逆天”引发热议。
目前,火锅已成为中国餐饮业最大“吸金王”。根据《2017百度糯米火锅大数据》,全国火锅商户已达35万家,数量巨大。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则显示,2016年,火锅贡献了餐饮业总体营业额的22%,在各餐饮品类中排名第一,已成为“国民第一大美食”。
火锅,作为少数能把中餐连锁真正规模化的中餐品类,曾有“中华火锅第一股”小肥羊上市四年即被摘牌的失败先例,也有呷哺呷哺上市后的稳健成长,海底捞此番预备上市仍备受期待。
火锅本身具有温暖、热闹、自助的特质,为消费者所喜爱。对商家而言,火锅制作简易、标准化程度高、不用依赖厨师,因而门槛极低。于是,资本望风而起。2015年后,火锅店数量激增。但因经营分散、同质化程度高,难以真正打出特色,大量火锅店销声匿迹。这导致我国火锅行业呈现金字塔型分布——龙头所占份额较小、大量商户集中在中部、尾部。
据wind、中信证券、沙利文公司测算,2012-2016年,五大连锁火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有所上升,但始终较低。2016年,预计前五龙头的市场占有率为2.35%。其中海底捞占1.52%,呷哺呷哺占0.7%,位列前二。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火锅市场正由增量向存量竞争过渡,优势逐渐向具备品牌效应的火锅门店集中。
随着头部企业突围,火锅行业的整合正在提速。
突围1 :商业模式培育高盈利能力
以海底捞为代表,由于开创了“极致服务”模式,经营状况优异,各项盈利指标碾压同行。对其他火锅品牌,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造成了强力压迫。
我们可以将海底捞的经营数据,与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呷哺呷哺进行对比。值得说明的是,呷哺呷哺本身已是“火锅界”的龙头企业,2014年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各项财务数据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从营收数字来看,海底捞去年营收106亿,利润11.94亿,是呷哺呷哺的将近三倍。同店销售额增幅高达14%,说明既有店铺可以保持强劲增长。从经营效率看,海底捞再者一天可以实现5次翻台,比快餐型的呷哺呷哺还更胜一筹。当然,通宵营业,也利于增加翻台。另外,即使是新店的翻台率也能达到4.6,说明新店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快速盈利。
不仅如此,海底捞的高人气,还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租金让利——购物中心往往以低廉的租金,吸引其入驻。这导致海底捞的租金成本低至4%(呷哺呷哺的12%已经是行业优秀水平),这有效稀释了它在其他方面(例如人工成本)的支出。
海底捞在招股书中称自己为“毫无疑问的领军者”。它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已经为行业划定了新的标准。
突围2: 差异化定位,差异化扩张
在我国火锅市场中,川渝火锅占据主导。根据《2017百度糯米火锅大数据》,四川火锅和重庆九宫格火锅的数量合计占到51%。因此,一方面川式火锅扎堆竞争;另一方面,“小众”火锅难以出头。所以对双方来说,尽快确立垂直领域的竞争优势都十分必要。
突围之道之一,在于加紧连锁扩张、尽可能多的占领市场。
走川式路线的海底捞,从2017年起,开启了疯狂开店模式。一年之内,有98家餐厅开业。目前,共拥有320家火锅店。根据招股说明书,海底捞2018年的扩张还要继续提速,预计再开180-220家火锅店。海底捞相信,“我们迅速的增长将于可见将来一直持续”。 共2页 [1] [2] 下一页 海底捞VS呷哺呷哺 火锅江湖 谁与争锋? 海底捞、呷哺呷哺之后 火锅市场还有机会吗? 海底捞年收入过100亿 以扩张为战略的火锅店有什么风险 三年涨价5块9,年营收超百亿,火锅界头牌“海底捞”的上市之路 2017年中国火锅百强企业评选出炉 黄记煌荣登榜单 搜索更多: 火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