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和2017年百货发展对比
3.百货受电商冲击越发凸显
2008年连锁百强中,以经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占据23个百强席位,百货企业通过加大促销力度、及时调整商品结构等措施,保持了较好的经营业绩,以10%的门店增幅带来21%的销售增长。
2017年,主要受电商冲击,百货业明显风光不再,虽然上榜企业数量相若,但大部分销售额为5%左右的个位数增长,甚至有几家出现负增长。全年关店之声不绝于耳,有媒体统计,2017年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百货连锁企业关店超过50家。
百货企业在积极调整,增加餐饮和服务,升级为购物中心或转型为城市奥莱。但有很多门店因物业条件所限,水、电、气难以增容,升级改造难度很大。
4.国有企业势头进一步减弱
对比10年前后榜单,国有零售企业的数量减少,位次总体下降。对于一个日新月异、充分竞争的行业,国有企业在决策和激励上有一定劣势。
但也有国有零售企业以信念和坚守,与行业共同成长,甚至超越平均增幅。如王府井百货的销售额从2008年120亿增加到2017年的337亿,排名从第28位升至15位;超市发的销售额从2017年23亿增加到2017年的47.8亿,排名稳定在80位左右。两家不仅是国有零售百货和超市企业发展的表率,也是行业在百货转型升级和社区商业发展方面的样板。
5.便利店持续快速发展
近五年,便利店都是百强中增长最快的业态,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2017年销售增长率达到16.9%,门店数量增长18.1%,是百强平均增幅的两倍。
除了前面所述中石化易捷便利店,排名54位的美宜佳以1.2万家店实现122亿销售,而在2008年其只有2000家店14亿销售,未能进入百强。排名64位的全家便利,2181家店实现20亿销售,在2009年其只有200家店。
6.个别业态超常规发展
除了便利店,专业专卖店也是这几年快速增长的业态。可能是由于加盟店占比过高,有一些大型连锁专业专卖店没能进入榜单,但其在十年中的快速增长其实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榜单中至少有三家专业店值得关注,即孩子王、迪卡侬、宜家。
2009年12月,孩子王才在南京开出第一家约8000平方米的母婴用品实体店,2017年已达到215家店,实现83亿销售。迪卡侬于2003年进入中国开设第一家店,2012年在中国拥有46家商场,2017年达到了255家店,实现105亿销售。宜家家居在2008年仅为6店27亿销售,2017年达到24店177亿。
改革开放至今40年。40年零售业大浪淘沙,有的异军突起,有的铅华洗尽,有的黯然离场。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下一个十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旁观者拭目以待,从业者且行且珍惜。
(作者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 共2页 上一页 [1] [2] 分析师说亚马逊在所有零售业中份额两年内将达近10% 雀巢可能买下星巴克的零售业务,可能包括罐装咖啡和速溶等 雀巢71.5亿美元收购星巴克零售业务 但中国市场恐有变 零售业进入技术革命 未来一定是新零售干掉老零售? 盒马广州开出首店 模式能够重塑广州零售业态吗? 搜索更多: 零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