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洗牌
资本追捧无人零售,主要是看重其背后充满想象力的数据价值。“有人”或“无人”并不是重点,“有人店”和“无人店”也不是二选一的取代关系。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科技进步,传统零售店势必要不断利用技术手段提升门店效率,朝智能化方向升级发展,而无人便利店市场也会在一段时间的加速洗牌后沉淀出最后的胜者。
在安利英看来,无人便利店市场接下来很快就会出现大的收购兼并事件,她认为,尽管国内物流行业已在电商带动下快速发展,但是就单个城市看,其内部的短途运输并不发达,延伸至商超、便利店末梢,深入消费者的最后100米、50米的运输能力还有待提升。而无人便利店在早期布点并不密集的时候,企业很难获得样本量足够的底层数据,就更难实现用户画像、精准营销等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利用工作。
安利英表示,目前市面上散而杂的无人便利店只有在不断合并更多网点后,才能带来大量级数据的结合,供应链、数据等方面的集聚优势才能显现。赵亮也认为,与此前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兴事物的结局类似,由互联网推动的创业风口通常都会表现出收缩速度很快的特点,当大资金涌入抢占市场后,无人便利店也很快就会被两三家巨头垄断,小玩家将被大量淘汰。
亟待规范
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参与者既有传统零售企业,也不乏技术方、互联网企业等。彭建真表示,非零售出身的玩家对商业经营的规则或许并不熟知,很有可能在商品流通、价格法、消防、食品安全等方面出现乱象,损害消费者权益,亟待相关规范的出台引导。在政策法规尚未跟上业态创新时,无人零售参与企业只能各自为战、自行监督。
对此,11月3日,随着中国经营连锁协会正式对外发布了《无人值守商店运营指引》(下称“《指引》”),无人值守商店在商品管理、售后服务、数据信息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店内安全和应急处理、选址等方面也有了相应的规范和指导。
据了解,“证照审批”是目前无人零售企业最难克服的障碍,这项内容也在《指引》中明确提出。多位无人零售企业负责人曾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他们不知道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相关许可,因此无人便利店的落地进程也很难快速展开。《指引》中增加了无人值守商店“存案”的内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将通过《指引》中的标准筛选出相对规范的企业进行存案,并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及政府相关部门紧密沟通,完成存案的无人值守商店运营企业,将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关于无人值守商店的政策协调、行业研究等工作中获得更多参与机会和话语权。
另外,无人便利店的安全标准和退换货机制尚无统一操作共识。都吃《指引》中规定,无人商店应明示运营主体、食品经营许可证、设备检验证明等信息,并在店内配备可监控店内所有位置的24小时远程监控设备,设立24小时专职值班人员,且配备人工应急报警装置、温度控制等环境监控及报警装置、消防设施等;在售后服务方面,为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无人零售企业还应设立投诉专线和制定相应的商品退换货制度等。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实习记者 徐天悦 共2页 上一页 [1] [2] 苏宁上海首家无人店开业 苏宁Biu开启大规模复制 苏宁双十一再开4家无人店 无人店已成可复制业态 爱华仕首家无人店落地广东 箱包界也刮起“无人”风 中百协推进“无人店行业规范“ 京东、微信支付参与行标修订 10月超市十大事件:大润发杀入无人店 永辉高管变动 搜索更多: 无人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