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趋势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北京便利店一直没发展起来 直接跳到O2O上门送货?

  曾多年在北京保持门店数量第一的连锁便利店品牌好邻居,最近卖了8400万美元。

  这个价格听上去实在是不高,还没饿了么外卖最近一轮融资额的十分之一。

  但北京门店最多的便利店也确实没多少店。在这个拥有 2000 多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开店十几年来好邻居的门店数量在北京的便利店中常年维持第一,去年才被全时超过。但好邻居至今也就只有 260 家。

  城市规模相近的上海,最大便利店连锁全家开了 1214 家,门店数量排列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好德、快客分别开了 837 和 819 家。

  而在北京,数量最多的品牌便利店是全时,开了 340 家。7-11 开业 14 年,只有 236 家门店。

  香港交易所的公告显示,收购好邻居的是合资公司中国便利店(China CVS)。虽然叫这个名字,但是这家合资公司要做的已经不是传统便利店生意。

  三个出资方,最大的鲜生活占 50%,是一个做送货上门生意的 O2O 公司。第二大绿城物业由地产公司绿城剥离出来,占 35%。最小的易果则是阿里巴巴投资的生鲜电商,自建冷链物流安鲜达。

  按照鲜生活CEO肖欣的说法,交易完成后,好邻居将进行改造,让每一家门店都能向周遭提供半小时配送服务。

  在收购好邻居之前,鲜生活和易果已经在今年 8 月接入淘宝在北京试运营的一小时生鲜送货上门服务。

  这不是好邻居第一次被卖了。这家公司从 2001 年开始试图将便利店带进北京,2013 年被投资方低价出售给摩根史丹利,总价不到 3 亿人民币。这次的收购价,基本等于摩根史丹利自己买了个中规中矩的理财产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好奇心日报》表示,这次交易估值基于按照销售额的模型,最终价格“不高不低”。最后还是店太少、销售额低。

  16 年、二度易手,好邻居这个最早一批在北京开便利店的公司,跳过了便利店生意,变成了 O2O 生意。

  其实整个北京也是如此。

  大规模“危房”改造后,北京迎来第一波连锁便利店

  作为政治中心,北京的便利店起步就是比中国其它大城市更晚一点。

  上海和广州都是通过国资外资合资的形式引入 24 小时连锁便利店,上海第一家罗森 1996 年 7 月开业,广州的第一家 7-11 便利店也差不多是在同时开业。广州的 7-11 便利店是由香港 7-11 便利店中国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外经贸实业公司的合资公司,罗森则是上海华联与罗森的合资公司。

广州第一家7-11便利店

  北京的好邻居则是由中金投集团的前身港佳控股创办。

  就像那个年代流行的做法,2001 年好邻居用法国倍顺(Béatrice)这个名字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一直到 2003 年,新闻里提起好邻居便利店都还是以“倍顺好邻居”的名字出现。

  港佳在中国投资零售,在上海是投资超市大卖场,在北京则是便利店。

  那会儿北京 1990 年代大规模旧城改造刚刚告一段落,大量四合院被判为危房拆除、新的商业区和多车道马路陆续建成。

  2001 年好邻居正式开业的时候,东王府井和东单中心商业区的大面积改造刚刚完成,金融街的大体轮廓不过刚刚形成。

  便利店的东西没有菜场买菜自己做便宜,本质上还是一个帮助年轻人节省时间收取溢价的生意。旧城改造摧毁了传统社区、为便利店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到 2002 年,全北京有 200 家 24 小时便利店,主要的品牌有好邻居、物美、超市发、汤姆顿、金象大药房、佐川急便等。

  但刚刚起步的房地产行业,还没有什么商业网点的配套意识。

  过早进入了这个行业,再加上租金和人力成本的上涨,在北京没有几个连锁品牌能赚到钱。

  上海联华旗下的快客,2003 年到 2006 年开了 132 家店,累计亏损额 4000 万元。

  上海华联超市设在北京的 20 家便利店也很快全部关张,并表示今后在京不再涉及便利店业务。 而京客隆、好邻居等多家便利店,除了一些单个店面生意相对较好外,总体上尚处于亏损状态。

  “那时候我们不懂这些,便利店做得太早。”好邻居总经理陶冶回忆道。

  这里有当时内资便利店自己的问题。比如店面狭小,面积普遍只有日资便利店的 1/3 甚至更小,加之灯光、商品的影响,很难让人在里面多待上五分钟。

  更懂便利店的日资品牌为北京做了很多调整,但也没能抵得过“三个半”

  更懂便利店的 7-11 在 2004 年和国资合资,进了北京。

  7-Eleven 日本为合资公司大股东,占 65% 股份。北京王府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分别持有 25% 和 10% 的股权。

  2004 年 4 月,北京的第一家 7-11 开在东直门内大街。现在这个 200 多平方米的店面仍然是 7-11 在北京的旗舰店,销售的商品种类最多。

  就像它在全球的其他店面一样,这家 7-11 店面整洁、明亮,消费者走进店内看到的商品陈列与行走动线也经过特别设计。按照不同品种食物的储存条件,便当、饭团、冷饮以及现制菜品、包子、好炖等分别列在不同的货架上。

  在当时的北京,这是件新鲜事。在一个零售业的网络论坛上,有人发出 7-11 第一家店更像快餐店的疑惑。

  按照计划,7-11 一年内就要在北京开 150 家店。这个计划显然没有成,因为不论 7-11 怎么设计,它也不能改变城市规划。

  “北京的 24 小时便利店为什么比上海少很多?”知乎上最热门的回答总结为“三个半”:生意只能做“半年”,马路只能做“半边”,一天只能做“半天”。

  北京的道路一环一环,大路都是为行车设计,便利店一般就只能做“半条街”的生意。

  罗森北京副总经理车文焕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说这样的道路直接影响了选址:“上海的社区开放程度要高。上海弄堂和小路比较多,北京马路宽,中间隔离带也比较多,而且有很多政府家属区和政府大楼。单独封闭的特别多。上海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开店选址比北京要容易。”

  连锁便利店不只有你看到的店面,还有每天送好几次货的物流体系支撑。这意味着店密集了物流成本更低。7-11 北京店铺开发部部长白璐说“在万通附近我们一公里内开了三家店,每一家的生意都非常好,这就是因为小商圈。”

  但北京的城市规划导致这样的小商圈很少。更多情况是居住区和商业区距离遥远,最典型的天通苑干脆有一个“睡城”的别名,白天居民都不在家,便利店在这里也顶多能做半天的生意。

  朝阳区是 7-11 覆盖密度最好的一个区,因为朝阳“一切都是新的”,相比老城区,这里有很多适合便利店的选址。但是它在南城往往几十平方公里只有一家店。

  而北京的地铁站也没有商铺的位置。曾经在西单等站短暂存在的商铺在 2003 年韩国地铁大火后关闭。

  另外,还有“半年”。7-11 北京店铺开发部部长白璐告诉我们,从 10 月左右就算是进入每年的淡季,夏天人们晚上愿意出来,天冷了就不出来,从店铺日销售额来看,冬季会比夏季低两三千元——一家 7-11 日均夏季销售额在两万六七左右。

  政策限制也有影响。7-11 在被引进北京市场时,作为北京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拥有经营餐饮服务许可的特批。但是其他便利店品牌则没有这种待遇,需要额外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这一规定直到去年 11 月才放开。

  比 7-11 更晚进入北京的日资便利店罗森和全家都在开店上做了些调整,都不是从居民区开始的。

2页 [1] [2] 下一页 

无人便利店距离大规模实现还有多远?

缺劳动力导致人工费增高 日本“深夜便利店”撑不住了

1111家京东便利店同日开张,与京东新通路共庆双十一

侯毅解读盒马F2便利店:为什么不做送货上门?

天虹微喔便利店开展热狗节 双11为“汪星人”打call

搜索更多: 便利店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