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导购收银、自助取货、人脸识别、自动扫码、手机支付……黑科技、低成本、新趋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新型零售模式不仅引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但在无人便利店火热的概念背后,仍存在诸多短板,有待完善。更重要的是,无人便利店的使命不应在于取代传统零售业,而是将新科技充分融会贯通,优化产业形态,推动消费升级。
7月份,“淘咖啡”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亚马逊实体超市Amazon Go进入测试阶段;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早在2016年8月就已在广东中山开业,今年6月,第二个缤果盒子在上海开业,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7月内,北京首个缤果盒子将在望京开业。据业内人士统计,目前至少有7个无人便利店品牌正在快速布局,无人便利店从概念到落地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电商平台、零售龙头纷纷试水,资本大鳄闻风而入。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机器取代人力的趋势,无人便利店无疑正成为继共享单车后备受关注的新风口。
无人便利店 技术是关键
目前试运行与投入商用的无人便利店,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形态。第一种是传统超市普遍使用的二维码扫码技术,这种技术相对简单,但消费者扫码与支付体验不够智能化。
第二种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这是一种电子标签,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无须直接接触、激光扫描、人工干预即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目前运行的无人便利店使用这种技术的较多,例如缤果盒子等。
第三种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教会计算机认识商品,消费者自助购买时,计算机通过店内摄像头识别商品的类别价格,消费可以实现自动扣款,无需消费者人为结账。
第四种是在视觉识别的基础上添加视频识别与传感器混合技术,加入了更多的算法及人脸识别技术,正在测试阶段的Amazon Go采用了这种技术,其缺点是成本过高。
直击传统零售成本“痛点”
“整体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这是缤果盒子官网的加盟宣传语。
店面小、易铺设、人力成本低、可快速复制,是无人便利店最显著的优势。传统便利店最主要的运营成本包括租金、人工成本等。相比之下,两三平方米的小角落、消费者自助购物的模式,至少“击中”了传统便利店的两大痛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无人便利店火爆朋友圈 最终归宿又如何? 无人便利店的财务账:省人力成本 用户规模考验盈利 进门扫脸结账扫二维码 北京这家无人便利店有点意思 无人零售成新风口 无人便利店会开到像7-11一样吗? 无人便利店:“颠覆”or“下岗”都是伪命题? 搜索更多: 无人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