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格局明显,但全国布局尚未出现
7-11是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日资便利店品牌,高密度开店让7-11在中国迅速打开市场,在大多数人看来7-11都做到了全球便利店老大的位置,然而有一组数据可能会让你改变这个想法。
据了解,上海6000家便利店中,日资全家约占1200家,罗森约700多家,本土品牌快客有1650家门店。在北京五环内约有1300家便利店,7-11深耕12年总共开店数仅为219家,本土品牌全时拥有300多家;而在广东,情况更加让人大跌眼镜,美宜佳门店数量超过8000家,天福拥有2830家,上好则拥有2200家。其他地区如西南出现了红旗连锁,武汉出现Today等品牌。
相较于运营成熟的日资品牌,广泛布局一线城市,本土品牌则往往依托核心城市呈现区域放射状集中发展的态势。
无论是日资品牌还是本土品牌,均未出现全国性的布局,未来中国便利店市场几分天下还很难说。
中外品牌发展策略各异,营收情况大不相同
7-11连锁便利店始终占据该市场第一的位置
便利店领域的老大7-11成功之处在于卓越的单品管理和精益的物流能力,通过赋能单店,使其净利润高达20.5%,而全球平均水平仅在3%左右。由于7-11自建工厂、物流和配货能力的有效管控,其存货周转率也高于国内33%左右,坪效更是国内便利店的11倍。以7-11为代表的日资品牌更加注重的是商品品质和稳健发展。
反观国内,以全时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则更注重渠道的先发制人,通常会在人流密集的场所靠近日资品牌店,同时又深入近郊住宅区以及普通小区的夫妻店,目前以数量为首要目标的打法。这一策略能够帮助实现高速扩张,短期病毒式复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拍照审核、食品安全等问题。
然而即便是单店营收相当出色的日资品牌,整体上只有全家盈利,罗森从今年开始盈利,而噱头十足的7-11目前在国内尚未盈利。
面对目前黄金地段店铺租金居高不下,人力、设备、仓储物流等成本上升的问题,将导致盈亏无法平衡。重资产的运作方式,对于国内本土品牌而言还是有些吃力。与之相反的是电商巨头们却从三四线城市的社区超市和夫妻店入手,相较于全国700万家左右的“夫妻店”,占据了全国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体量和发展空间远超连锁便利店。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1张图告诉你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大趋势 菜鸟驿站遭遇最后一公里难题 上海部分便利店停接件 长沙布局200间返得好便利店 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正大做起食品电商和便利店 能抓住年轻人的喜好么? 便利店行业为何能吸引众巨头纷纷折腰?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