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传统零售业增长乏力,一组关于便利店的数据却显得格外亮眼:2016年上半年,七成以上便利店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近四成同比增长10%以上。就在今年初,阿里巴巴“联姻”百联集团,新零售征程再加速,社区型超市、便利店或是双方合作切入点之一。一时间,便利店又被屡屡提起,俨然成了零售界的“明日之星”。
记者调查发现,在重庆,便利店逆袭的时机还未来临,在风口到来之前,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正忙着跑马圈地,加速布局扩张。
现状:外资VS本土品牌VS传统商超 便利店深入工作生活
繁华地段的房租门面,对便利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实体经济连连“叫苦”之时,便利店的发展却令人眼前一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便利店行业经营情况简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便利店行业73.8%的企业实现了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同比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38.1%。
“有时候加班到凌晨,想喝杯热水、吃点热饭,可街边的饭馆都关门了。”23岁的王小姐在光电园一家IT企业上班,对于像她这样需要经常加班的上班族来说,24小时的便利店,无疑是暖胃的不二选择,她常常到小区附近的便利店买些关东煮或加热后的便餐打包带回家。“规范化、连锁化的便利店更让人放心。”
业内公认的便利店兴起存在几个必要条件: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老龄化水平上升、单身者和双职工家庭增加。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重庆市人均GDP就达到了7617美元,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7.42%。
那么重庆目前的便利店发展情况如何?记者走访发现,便利店正逐渐深入重庆人的生活,目前行业内呈现外资与本土“火拼”的局面,以罗森、7-Eleven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和以可购、若家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纷纷抢占有利地形。
2010年7月,罗森率先进入重庆,截至2016年底,在渝已拥有近140家门店。7-Eleven于2013年底进入重庆,目前在渝拥有36家门店,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罗森抗衡,但从近两年开店选址来看,其更重视抢占重庆发展新区域的市场份额,例如沙坪坝大学城区域和渝北区。可购与若家则是本土品牌中的代表,可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重庆已有400余家门店。截至2016年底,若家也已有280余家门店。在写字楼扎堆和小区密集的零售业态黄金区域,常常可见在百米以内三四家便利店的布局,有的甚至隔着马路面对面开着。
外资与本土品牌在厮杀,传统商超也意图分一杯羹。永辉计划今年在重庆主城各大社区开设20家左右社区门店。中百超市、重百、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卖场和百货公司也相继进入便利店行业,掘金小业态。
但市场远未饱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开放程度、经济水平等原因,重庆市民对便利店的接受度虽然不断增加,但较沿海城市仍有差距,目前重庆绝大多数外资便利店还属于亏损阶段。为什么亏损还要继续扩张?该业内人士表示,重庆便利店的密度还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水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的盈利状况不是最重要的,在风口到来前,跑马圈地才是正事。
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也印证了这一点,重庆2015年的便利店增长率达到20%。饱和度(即2015年该城市总人口数/2015年该城市门店总量)为28846人,即平均28846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在全国来看,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东莞市的1096人、长沙市的1957人、深圳市的2589人。
难关:行业高端人才紧缺 商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不少便利店内商品同质化严重。
大家都瞄准了便利店这块蛋糕,但味道如何,只有吃的人知道。
“便利店高端人才流失率大、空缺大。”一家外资便利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便利店行业的人才太少,而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几年时间,随着近年来便利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本土化也是一个难题。新鲜食品之于便利店,就像生鲜之于超市,是拉客流的利器,尤其是便当、关东煮等热加工食品,毛利率相当可观,通常在35%—70%之间。但由于重庆独特的餐饮文化,许多现场制作、路边摊的小吃更受市民青睐,该外资便利店的鲜食自有品牌商品难以凸显,公司也一直在探索“本土化”路程。
其次,房租成本高也是困扰便利店的一大问题。“这一排门面基本上都是一万多一个月,每年按10%—15%的幅度递增。”位于南坪万寿路的一家本土便利店约15平方米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4000—5000元,利润一般在20%左右,其中房租就占了不小比例。再加上24小时便利店需要两班人来回倒班,人力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 共2页 [1] [2] 下一页 重庆便利店市场潜力巨大 便利店加盟如何做到年利润过百万,万国码头帮你捋一捋 资本相继涌入淘金 便利店陷入“围城”之困 中百集团计划今年在湖南开设150家罗森便利店 多数便利店处于盈亏边缘 为何还要跑马圈地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