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2
产销趋向集中 前20强占比过半
上游养殖业的门槛提高后,再加上部分乳企加快“产业一体化”建设,集中度提高。中下游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在监管趋严、乳业加工进入门槛大幅提升,以及国内乳业消费发展趋缓、竞争激烈的大势倒逼下,集中度更是大幅提高。
据报告称,伊利、蒙牛、现代牧业、光明、三元、君乐宝、飞鹤等中国奶业20强企业乳制品产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的51%和5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387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人均奶类消费量36.1公斤,比2008年增加5.9公斤。
中国奶业协会在报告中也指出,在乳品加工环节,落实《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乳制品及婴幼儿奶粉企业生产许可进行重新审核,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乳品质量安全。
“对消费者来说,第一产品安全得到保障,集中度提升后,乳品由大品牌、大企业生产,原料供应也是从标准化体系中而来。第二,随着中国乳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在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后,他们提供给消费市场的产品价格会逐步下降,产品也将会日益丰富,可满足消费多元化需求。”宋亮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披露,2015年,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对我国23个大城市销售的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UHT)和调制乳等200批次液态奶产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国产UHT灭菌乳样品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196.1mg/100g蛋白质;而进口UHT灭菌乳样品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227.0mg/100g蛋白质。
该实验室专家解释,进口常温奶糠氨酸更高,就表明牛奶灭菌时受热高,其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严重,营养价值降低,消费者喝到的就不是优质牛奶。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实习生 李玉 共2页 上一页 [1] [2] 国内奶源供需矛盾加剧:乳企拒收奶,养殖者“杀牛” 辉山乳业进军华东 区域乳企如何布局全国低温奶 乳企搞品牌“年轻化”是“忽悠”还是消费升级? 乳企谋求消费差异化突围 辉山乳业“南下”试水 国内乳企把奶牛当肉牛卖 专家建议限制奶粉进口 搜索更多: 乳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