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三:蹭奥运做产品促销
家电毕竟是消费品,无论成为奥运会供应商,还是运动队的赞助商,能促进销售才是王道,就算不赞助,中国家电企业也有不少蹭奥运热度开展促销活动的招式。
格力、美的、海信、TCL等在做奥运营销的同时,都有做同期的产品促销。格力商城以祝贺格力成为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为由,发放促销优惠券,带动夏天的空调及相关产品销售;美的则开展“用冠军品质”的促销活动;海信则借奥运会,大力推广8K的ULED电视。
![](http://www.redsh.com/img2016/1608121204043.jpg)
长虹、老板、酷开虽然没有财大气粗地赞助,但同样可以“沾边”玩奥运促销。长虹在官方微信“微长虹”中,邀请用户参加“长虹夏日‘奥运会’”的活动,只要参与其中的游戏,就可以中奖长虹CHiQ空调或者其他产品,让用户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长虹的印象。
酷开则在微信圈内每天发布奥运看点预告,顺带“赠送”福利——大屏4K电视进行促销。这跟长虹一样,都是打着擦边球、用巧劲来做奥运营销。
突破常规
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反衬出优质的内容越来越稀缺。因此,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主流。
央视今年拿到奥运的电视独播权之后首次不做分发,把稀缺的奥运资源完全保留在央视平台上独播,而且只推出唯一一档综艺栏目《相约里约》,集合全台最优秀的主持人和最新鲜的奥运名人,每天1.5个小时连续16天播出。
美的正是看到了这种稀缺内容资源的巨大价值,不惜投入亿万的重金,拿下了《相约里约》栏目的独家冠名,力求在奥运期间与广大观众建立最广泛和最深入的接触。当然,美的赞助的中国“水军”里多知名运动员,其本身被炒热的大量话题就赚取了足够的眼球。
最舍得下血本做奥运营销的,无疑是美的。在奥运开幕的前一天,美的在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每日电讯报、巴西圣保罗报、墨西哥宇宙报等主流报纸和CNN、 BBC、路透社、时代周刊等11个网站上也刊出大幅广告。
在盛开体育运营副总裁丁明昊看来,中国家电企业的奥运营销仍需要推陈出新。“奥运营销,还是要强调‘权力’的概念,毕竟国际奥委会也是一个国际组织,有商业权力。目前,中国家电企业中没有出现奥运会TOP赞助商,没有与国际奥委会直接发生合作关系,只是赞助一些运动队,供应一些产品。”
![](http://www.redsh.com/img2016/1608121204044.jpg)
“像海信与体操队合作,这是一种打法。”丁明昊说,每个品牌,选择什么运动队、运动员,怎样与产品、消费者产生更大的黏性是考虑的重点。“中国重视金牌,赞助夺牌实力比较强的运动队,肯定会比较受关注。”
他认为,像长虹、老板电器这样,通过做话题,也是一种参与方式,毕竟奥运会是全国人民都关注的体育比赛。
尽管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兴盛,但丁明昊表示,奥运会跟足球赛不同,是全国关注的,由于央视覆盖全国,因此央视收视率很高;新媒体在没有版权的情况下,拉不到多大的流量,即使签约了一些运动队和运动员,除非特别独家的内容,否则很难领先于央视。
“所以,大部分企业赞助完了运动队,更多的预算要做央视的投放,因为奥运会的直播版权都在央视,即便开放一些点播内容。因此,企业一方面与运动队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电视的资源,来加速这10多天的体育营销。”丁明昊说。
国际运动圈有一个规则:“你花一块钱赞助,要花两块钱来落地推广。也就是要花更多钱,来激活体育营销的效果。”
就上述不同营销方式而言,丁明昊认为,与运动队、运动员合作,效果会比较好,因为中国是对奥运金牌特别关注的国家,电器行业一般更重视短期内如何带来更好的推广效益。
2008年联想接替IBM,成为奥动会TOP赞助商,刷新了中国奥运营销的历史。但丁明昊认为,联想没有将这个角色发挥运用得特别好。中国龙头家电企业中未来也能出现奥运TOP赞助商,就像海信今年成为欧洲杯TOP赞助商那样,形成更大的暴点,突破以往的“常规牌”,才能将营销效果最大化。(第一财经 王珍)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全球各大品牌“里约大冒险” 奥运营销开启新风向 不用去里约 广州商场设VR体验奥运体育项目 这届奥运网红有啥不同 成绩不再是唯一评价标准 南京万达茂:2016年奥运文化月启动 傅园慧表情包 三益宝奥运竞猜抢现金活动走红 搜索更多: 奥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