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支付限额
7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支付账户分三类,最高20万余额的限额,满满是对第三方支付恶意。
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年10万的余额付款已经足够,但是如果需要进行投资理财。即使是20万,也仍然无法满足需要。如果说费率的改革,让第三方支付要么上浮做金融,要么下潜做商户服务。那么余额限额,则是限定了第三方支付上浮做金融的尺度,难道暗喻第三方支付做商户服务?
另一方面,直接通过第三方账户转账是不计入余额限额当中的,难道第三方支付平台就甘愿做银行的通道?这不是逼着支付宝和微信等巨头,去做银行,去做卡组织吗?
扫码秒付
谈多了政策文件带来的影响,仍然不能忘了技术革新和商务合作带来的产业推动。4月15日,支付宝联合华为推出了扫码秒付,通过打通硬件,提升支付宝二维码的呼出速度。用户通过指纹按压手机背部的指纹识别区,即可在瞬间亮屏的同时解锁并直接跳出支付宝付款二维码页面,省去解屏和打开客户端两个步骤。华为之后,三星、Vivo也先后支持扫码秒付。
一直以来,二维码阵营的网络支付应用,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在普适性上较之NFC占了很大便宜,支付应用的用户量呈现指数式的增长。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支付场景的丰富,就要求二维码呼出的速度需要足够快,足够便捷,也促成了支付宝对硬件厂商的合作。
此例一开,让支付产业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央行在政策上又反复强调硬件SE对支付安全的保障,那么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会不会更多的与手机厂商、穿戴式厂商进行合作。支付的硬件时代,或许就此开始。
以上五个事件,仅代表小编的观点。2016年上半年已经过去,许多重大的事件深度并长远的影响着支付行业。希望2016年下半年,没有那么多政策发布,更多模式和技术创新。(作者:慕楚 来源:移动支付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微信支付被指涉嫌违规 移动支付安全性再引担忧 移动支付:方案商在个性化定制的难点思考 移动支付仍为角力焦点 风险控制是金融创新底线 星巴克说它的专属移动支付来中国了 但实际呢? 沃尔玛二维码移动支付要推到全美所有门店了 搜索更多: 移动支付 |